動物篇
動物帶給人類多彩多姿的生活,唱出動聽悅耳的歌聲,如果沒有動物陪伴,或許會孤獨寂寞。
聆聽鳥語
好多年前的春天,我們家族由妹妹主辦,到梅峰農場作生態之旅。農場內百花盛開,其中以桃花最負盛名。除了賞花,也安排生態解說的行程。
第二天清晨六時三十分,解說員汪小姐已經在在宿舍門口等我們。她身上背著五架雙筒,一架單筒倍數較大望遠鏡,供我們真切觀察鳥類的活動。
家族成員到齊,先解說望遠鏡使用要領,即刻在園區內展開賞鳥活動。天氣晴朗,絢麗陽光照耀於盛開的櫻花,桃花樹上。鳥兒呼朋引伴跳躍於花叢間,吸吮甜美的花蜜當早餐。心情愉悅唱著活潑,輕快,動人的歌聲。
白耳畫眉身上羽毛由白、紅、黑三種顏色組合強而成,耳朵旁一小撮白毛,成為特殊標誌。叫出「輝…輝…輝…呀!」的聲音,第三音的音調比較高亢,節奏有了一點變化。
冠羽畫眉身上羽毛由白、咖啡兩種顏色形成,頭上頂著一小撮咖啡色羽毛,好像戴著一頂帽子,樣子很滑稽,被稱為司公(道士)鳥。叫聲大喊「米酒!米酒!」。
山紅頭嬌小的身影,於花叢忽隱忽現,全身黃棕色澤的羽毛,頭上卻是十分耀眼的紅色,頭頂戴一頂小紅帽。「呼!呼!呼!」的叫聲平淡,不如綠繡眼叫聲那樣的婉轉柔細。
藪鳥是唯一在地面草叢裡討生活的鳥類,灰褐的羽毛成為良好的保護色,或許匆忙覓食,沒能聽到她的歌聲。
汪小姐認真而投入的解說過程中,她輕聲細語說明,以免驚擾鳥類,也提醒大家,如果要賞鳥,最好不要穿著色彩鮮豔的衣物,以免鳥類受到驚嚇。才能真切觀賞農場鳥類的生態,聆聽她們美妙的歌聲。
大清早於綠意盎然的山野中,呼吸清新純淨的空氣。聆聽鳥類愉悅的歌聲。短短一個多小時內,經解說員專心解說,我們認識平常不容易見到的鳥類,也學到人們與鳥類如何共處,尊重牠們生存權利,讓地球上萬物生生不息。
松鼠朋友
朋友退休後,幫忙帶孫子之外,天天到公園散步,順便餵養小松鼠,形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呆在家裡不出來看看小動物,反而不自在。
下午四點多鐘到公園散步,朋友拿一包花生米,站在一棵木麻黃樹下,餵一隻小松鼠。
小松鼠停在分岔的樹幹上面,從容的剝開花生殼,吃下一顆小花生米,一點也不怕飼養的人,互動相當的親密。
我很好奇:松鼠怎麼會這麼乖巧,不怕人類的侵擾嗎?
「這兩隻小松鼠認得我的聲音,只要站到樹下,發出〈嘖!嘖!嘖!〉的聲音,牠們就會跑過來吃東西。」
「牠們會挑食嗎?」
「不會,水果,餅乾,花生米,瓜子他們都很喜歡吃,胃口不錯。」
他滔滔不絕的訴說 公園裡松鼠的故事:
四年前公園裡頭一共有四隻的松鼠,開始的時候我就撒一點花生米在公園的草地上,等我離開,四隻小松鼠就一起過來進餐,到後來只要看到我出現,就會集合在木麻黃樹上,等待我的餵食。
這是隻老松鼠什麼時候離開,病死,我也不知道原因。現在這兩隻小松鼠應該是他們的後代,半年前剛出生不久,我就開始餵食,現在已經到達成年的階段。
有時候下大雨,我就擔心他沒東西吃,穿雨衣,雨鞋,帶糧食來餵他們。每天黃昏,通常都會到公園散步,隨手攜帶一點小糧食來餵這兩隻小松鼠,如果不來餵食,就好像一件大事沒有完成,心裡頭很不自在。
人與松鼠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每天只要餵食一頓 ,就不會挨餓了吧!
我說:「如果有一天你不餵牠們,松鼠可以存活下來嗎?」
「牠們本來就是野生的,應該還有尋找其他糧食的能力,不至於餓死。」
守候
下午到公園散步的時候,在水池邊看到一位賞鳥人士,架起放大的鏡頭,對著假山,等候目標出現。
攝影的朋友是為中年人,全副武裝,全神貫注等候主角的出現。問他「拍什麼鳥?」
「翠鳥。」
這種鳥對我來說非常陌生,以前沒有看過,也沒有聽說過。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他看我滿臉的疑惑,他立刻操作攝影機剛拍攝的檔案說:「這一隻翠鳥是一個鐘頭前拍到的鏡頭,你看看吧!」
我看到了相機螢光幕上的一隻鳥,背部是藍色的,胸部者是橘紅色,色澤艷麗,頭部長白色的斑點,十分可愛。
攝影的朋友姓林,他從事鋼琴調音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時間上下班,接到工作的時候就去調音。閒暇的時間,就背起相機,到處拍攝鳥類的活動。
早上鳥友通知他:林口竹林寺公園的水池邊,出現了翠鳥,打電話叫他來碰碰運氣。
很幸運的拍到了母鳥的鏡頭,架起長鏡頭,默默的守候公鳥的出現。
等了一個多鐘頭,公鳥一直不肯露臉,耐著性子守候,聊起翠鳥特殊習性。
春夏之間是翠鳥求偶的季節,公鳥為了取得母鳥的歡心,必須先補捉小魚,餵飽母鳥,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公鳥的求歡。愉悅交配的過程,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聊了半個鐘頭,公鳥還是沒有出現,勸他:
「明天再來吧!天都快黑了,公鳥體力不濟,今天沒辦法完成任務了。」
回到家上網查資料,翠鳥又叫魚狗,名字通俗多了。捕魚為生,因此必須在湖邊才能生存。林先生告知:「翠鳥經常出現停在湖中水泥彫塑和尚頭上,等待機會捕魚充饑。」
今後散步的時候,我可以多留意他們的蹤影,帶著相機來捕捉他們艷麗的身影。
豢養綠繡眼
兩星期前,在小院子的七里香(月橘)圍籬,發現一對綠繡眼在樹下忙碌的工作,整天啣著乾草忙碌的築巢,迎著小寶貝的到來。
鳥巢完工以後,母鳥下了三個蛋,輪流孵蛋,一刻不得閒。下再大的雨,雨滴不容易滴到鳥巢裡,造成鳥蛋或孵化出來的幼鳥受到傷害,可見體形嬌小的綠繡眼智慧很高。
雛鳥身上光禿禿的,還沒有長出羽毛,眼睛還沒睜開,觀看四周的沒辦法保溫,依賴公母鳥輪流的保護才能生存。不孵蛋的鳥就要到處去尋覓幼蟲回巢餵雛鳥,供應足夠蛋白質,助長發育。
繼續觀察幼鳥的動靜,長出一身藍綠相間的羽毛,色彩艷麗,漸漸可以自由行動,跳出鳥巢,在樹枝上活潑跳躍。慢慢學習飛翔要領,終於離開侷促的鳥巢,投入大自然環境,獨立生活。
去年的一天早晨在公園散步時,遇見兩位養畫眉鳥的朋友,他們相約提著鳥籠出來溜鳥,籠子掛在樹上,鳥兒迎著晨曦,唱出愉悅婉轉的歌聲。
看他們只各帶著一籠畫眉鳥,其餘的都是綠繡眼,問朋友為什麼改養綠繡眼?他們說:
「畫眉鳥現在不能進口,本地的鳥越來越少,只好改養綠繡眼來消遣。現在每一年都舉辦鳴叫聲的比賽。唧唧細膩的鳴叫聲很特殊,鳥友就改變養綠繡眼。」
看鳥籠裡的小鳥,羽毛彩色斑斕,蹦蹦跳跳的,飼料,飲水充足,不愁吃的;卻逃不出樊籠,失去了自由,恐怕也活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