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端午佳節倍思親

發布日期:
作者: 林玲仰。
點閱率:1,697

每次讀到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句子,內心總無法感動,因為親人都在身邊,根本體會不出這份情意,直到母親過世後,再次讀到這首詩時,竟不知不覺掉下眼淚來。
的確,每逢端午佳節,我總不自覺想起我的母親,那個熱情、好客的老媽,每每在端午節,即使自己不會包粽子,但家中總會有許多熱騰騰的粽子,那是隔壁鄰居,為了感謝媽媽平日對她們的照顧,紛紛送的愛心粽。
爾後為了不讓她們破費,媽媽便想出了既不傷害大家的好意,又可以增進彼此情意的方法。那就是在端午節前夕,媽媽總會準備許多包粽子的葉子、肉、鹹鴨蛋及香菇、花生內餡料在院子裡,再請臨近的婆婆、媽媽前來幫忙包粽子,自己則當總指揮兼蒸粽子,就這樣一串串的粽子出爐了,除了幫忙的婆婆、媽媽每人各提兩大串回家外,還會送附近那些孤苦無依的老人們,這樣一來,留在家中的粽子雖少了,但快樂的氣氛,卻籠罩我家整個端午節。
就這樣我過了許多快樂的端午佳節,直到我們搬到城市,前幾年端午節,都還能收到以前鄰居的粽子,但隨著歲月流逝,媽媽生病了,才斷掉這些聯繫。
那年一位媽媽的姊妹淘打電話來,媽媽隨口說她很想念當年包粽子的情景,沒想到那年端午節,劉媽媽竟邀了當年的媽媽們,備足了料,到我家來包粽子,彷彿重現當年的情景,讓我家熱鬧了一整天,媽媽更是笑得合不攏嘴,留給我們全家一個極難忘的端午節。
媽媽走後,每年的端午節,我依然能夠吃到可口的粽子,但總覺得少了一份媽媽的味道,我依然承襲媽媽的不會包粽子,每年只能買現成的粽子,希望媽媽在享受之餘,也能想起她曾帶給我們的快樂與記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