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去散步
疫情蔓延期間,逼不得已得外出採買日用品,返家途中見一中年女子陪伴坐輪椅的老人在公園曬太陽,在禁足令聲聲催的現在,若非必要,真的別外出。但困在病體中的老人需要出來曬曬太陽讓身心狀況好些,那就把這個空間讓給他吧,畢竟他比我們更需要陪伴和自由。我一時想起過世的公公,在民國94年3月中風右側半癱後,從此便得靠輪椅和助行器輔助代步,失去行走的自由。
那天,原本習慣在週一返金工作的外子,不知為何想要週日先回去,我正好也沒有反對。就在當天晚上,公公中風了,幸好外子在家,急忙叫救護車送金門花崗石醫院。公公不幸傷到右腦語言區,從此再不能言語,失去說的自由。
公公是個明理、樂觀、脾氣好的人,但在無法言語及自主行動的病體下,難免會有情緒。最常發生在如廁不順暢時,躺下坐起、站立穿鞋、緩步進出、來來去去,都要人攙扶。但要上不上,進退維谷,不順暢時拚命喝水,除了自己焦慮生氣外,也常讓婆婆失去耐性大聲呼叫。這樣的事每天都發生,外子無奈地夾在失控的兩端,即便如此,我從未見過外子對公公發脾氣!
公公鬧情緒時會躺在床上轉過身面對牆壁不理人,外子總會輕聲地安撫公公,拍拍他的背,牽他的手哄他,公公會像小孩子一樣,氣一下,轉過身就好了,又笑了。外子到台灣陪我時,也常接到婆婆告狀的求救電話,聽到兒子的呼喚與勸說,公公會逐漸冷靜下來不為難婆婆,這招通常很有用。我想,若沒有外子在金門陪著兩老,他倆真不知該如何生活。
公公較穩定的日常,是按時操課規律地進行著。每天早上起床後,公公必定在樓下等待外子下來吃早餐,絕對要準時,否則公公會焦慮哇哇叫,擔心外子上班遲到。每天到了下午三、四點午睡後,公公便坐在門前盼著望著,直到外子的車子準時停在家門口,他便笑盈盈的迎接他。外子把每日要喝的水抬進來後,會走到門口摸摸公公的臉,捏捏他的鼻子,開心的叫喚爸爸。
晚餐後,父子倆人的散步行便要開始,這是公公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有兒子陪著他。Niti幫公公穿好衣鞋,帶上拐杖,坐上輪椅,接著外子便推著公公在沙美街上逛逛。有時往上走郵局和沙中,有時往下走沙美老街,有時往五福街或沙小,路線不一,全憑公公揮手定奪。父子倆人的散步之旅,讓公公可以出門透透氣,也順便和老鄰居見見面打招呼,知道彼此都安好。
每次回金門,我都會跟在他倆後面一起散步。這次我們沿著金沙國中左側的圍牆行走,滿樹的歸鳥嘰嘰喳喳閒聊著今日在外討生活的種種。再往前走了一會,來到一處水井,外子說:「爸爸,以前你都騎車來這裡取水,對吧?以前我們家廚房水缸下也有個水井,但填起來了,後來你每天騎車來這裡取水。」公公揮揮手點點頭微笑地發出「啊」、「喔」的聲音,彷彿在說:「是啊,是啊,哈哈!」
往前走來到了忠孝新村,走到盡頭後向右轉直行,左側是張大嬸家,她正坐在門口熱情的招呼:「甲飽沒!兒子又推你出來散步啊!」公公也會開心地揮揮手點點頭發出「啊」、「喔」,彷彿是在說:「是啊,我甲飽了,你甲飽沒?」再往前走左側是個一落二櫸頭古厝,右側則是二落大厝的張氏宗祠。父子倆一路來到萬安堂三忠王廟,外子總會舉起公公的手對著廟內的眾神說,「請三忠王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公公會嚴肅地點點頭發出「啊」、「喔」,彷彿是在說:「是啊,請神明保佑我們全家」。
接著再往下走,就是水果伯家,水果伯是老鄰居,每次總會特地走出來和爸爸握手寒暄,在公公往生後一年多後,他也跟著駕鶴西歸了。和水果伯打完招呼後,我們轉進沙美老街,外子說,沙美老街以前是八卦街,元代就存在了。我們停留在今日沙美摩洛哥旁的店舖,這是公婆婚後最早在沙美租房立戶之處。如今則是咖啡店及網紅拍照的打卡聖地。再往前我們走到的里民活動所,外子說:「以前爸爸最早在這裡開店,後來發生一場大火,信義路一排房舍都燒掉了,幸好逃出來,但家當全都燒光。後來向榜林阿嬤借錢,在新街重新開店,就是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公公點點頭揮揮手微笑發出「啊」、「喔」,彷彿在說:「是啊,幸好全家都逃出來了!」當時的苦難驚恐意外無常,如今化為笑語輕輕帶過。
轉個彎往上走來到三民路,右側有個理髮店,外子說:「爸爸你都在這裡給小隻ㄟ的剪頭髮,對不對?」爸爸揮手微笑搖頭回應。這家理髮店是公公長年光顧的店,每次理完頭髮後,外子都會摸摸公公的頭稱讚他很帥,公公總會笑咪咪地揮揮手發出「啊」、「喔」,彷彿在說:「你別開玩笑了!」
最後再往上走來到了沙美老人亭,在衛生所的燈光下,外子吹著口哨唱著歌。我記得那日是家家戶戶團圓的中秋節,天上剛剛升起又大又圓的明月,外子驚喜的說:「爸爸,你看,月亮,明天八月十六,會最圓!」公公以「啊」、「喔」回應,彷彿在說:「就是啊!」我抬頭望著月亮說:「大家都忙,今年都沒回來。」外子說:「這是金門父母的宿命啊!我們高中畢業就去台灣,每一、兩週至少要寫一封家書回來報平安,當時沒有電話,收到電報都很緊張。每次往返台金,都要先到高雄等船,春天霧季時,在高雄等上一週沒船搭是常有的事。登陸艇一到,大家搶著上船,將塑膠墊往地上鋪好,接下來的二十小時就有空間休息了。以前回金門的路真的很遙遠,經歷過戰亂的金門父母,好不容易將孩子養大,就急著把孩子往台灣送,越會讀書的離越遠,想見孩子的面都很難。」
金門的年輕人都往台灣跑,外子卻回到金門工作陪父母。
秋夜的涼風輕拂著,月光下,我跟在父子倆的背後,陪著經歷著他們每天日常的種種,不禁濕了眼眶,除了羨慕父子倆感情深厚外,也有著滿滿的欽佩。原來,外子這輩子最重要的功課是「回報父母恩情」。
公公過世後幾年,在我的陪伴下,外子才開始願意去沙美老街散步,因為怕觸景傷情。外子還說:「每次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就會想起爸爸中風那天,以及每次送爸爸急診的日子,都是心驚膽跳。」
去年,外子因為打流感疫苗不適,我陪他去了金門醫院急診室。他平靜地告訴我:「那天,就是那個位置,爸爸在我面前嚥下最後一口氣,我一直牽著他的手,直到冰冷。」
今年因為疫情緣故,旅台子女們無法返金參加公公的忌日,謹以此文紀錄外子與公公倆人過去互動的日常,也提醒我們,珍惜當下每一個和家人相處的尋常日子,未來都會是最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