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角頭廟的建造與運作 --以前水頭惠德宮為例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2,446

由於長期參與社區廟宇的工作,對網路上的相關資訊,也經常參閱,並存供以後辦理慶典活動之藍本。在許多的影像中,讓我感到震撼的,不是大廟宇大節日大場面的慶賀盛會,而是一則小村莊的鎮五方活動,小村落人數少,又乏動員鄰村的經費,全員出動還是寥寥幾人,其中還包含自臺灣返鄉者,沒雕琢華麗的神輦,使用搬運混凝土的獨輪車載運神尊,全村人對原鄉的凝聚力、對村落保護神的向心力和虔敬,令我萬分欽佩!回過頭來看見近幾年來本村的醮慶活動,老成凋謝,古道熱腸者少,一知半解者多,長此以往實在有愧「水頭」這一塊老招牌,我特別用角頭廟惠德宮做例子,讓年輕的一輩,了解歷代的修護過程和節慶的運作,節省他們摸索的時間。
一個地方的開發者,初來乍到,披荊斬棘,開墾荒地之餘,除了建造供自己安身立命的棲息處所,接著就是要蓋祭拜祖先的祖厝,和供奉神明的廟宇了,也因此產生了「沒厝沒宮,鄉里不興」這句俗語。前水頭濱海及處於溪流盡頭的地理位置,使得它開發甚早,聚居成「村落」的總共有奈厝(李厝)、劉厝、周厝、鄭厝、黃厝、蔡厝載於「史冊」,七百多年來逐步擴充融合,變成現在的「水頭聚落」,因位於金門所城之外,官方倡議,地方士族支援,擴建成較具規模之外武廟,成為全村的宮廟,原有的寺廟,或日久失修,或遇天災,傾頹後不再重建,惠德宮為少數保留至今的角頭廟,廟的座向為坐艮向坤兼丑未分金丁丑丁未。
惠德宮肇建年代在什麼時候?從「現存」(開始興建時或許沒有撰寫碑誌,也可能重建時毀損,未重新嵌入牆壁)最早的「惠德宮重修記」來探討:
前人構建,後人守成,此乃天心人道得以鼎盛萬年。廟宇始建年代惜乏記載可考,唯舊牆間字跡有乾隆丁亥蒲月,有民國癸酉陽月,證實兩度修葺,礙茲久歷風雨,鄉人熱誠倡修,計耗資新台幣三十餘萬元,施工兩閱月而告竣,廟宇煥新,鍾靈毓秀,神明清爽,黎庶安祥,眾人盛舉,謹筆為記。本鄉弟子黃啟政敬撰。中華民國六十九年歲庚申陽月吉日。
碑誌中提到舊牆間字跡有乾隆丁亥蒲月,神龕前由「本鄉弟子」所立的「惠德宮」廟名匾額也是乾隆丁亥蒲月,可見最晚在乾隆丁亥(乾隆32年,西元1767年)已經有了本廟,如果這一次是重建,那創建的年代就更早了。再談到廟名,本地人士都簡稱「後宮」,便於和「前宮」靈濟廟區分。此外,又有人稱之為「後店仔宮」,不過這個稱呼也是「以訛傳訛」,正確的名稱是「劉店仔宮」,因為在很久以前,惠德宮附近有許多店舖,而其中劉姓族人最多,王爺們保佑他們生意興隆,許多的劉老闆們也樂得參與廟務,出錢出力,後來劉姓居民遷離水頭,廟名不但「走鐘」(走音),也逐漸被淡忘。這一段故事是偶然在和鄭姓長老閒聊時,他無意間講出來的,鄭厝位於中、後界交界之處,位於惠德宮附近,世代口耳相傳,可信度高,特別記錄這一段珍貴的史實以供參考。
廟的西側牆面有另一塊「惠德宮新記」:
惠德宮位鎮浯島西南,為吾前水頭后界虔誠供拜,因地而顯靈,民獲神之庇佑,香火鼎盛,歷來弗替。自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重修,民國七十年辛酉十月十二日奠安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瞬經五載,茲得諸位善信委員發起,又獲善男信女捐獻粉刷廟宇,安裝金身,金碧輝煌,觀瞻壯麗,而信士鄭再法賢昆仲為紀念其令先尊鄭文周昔年主持宮務,竟獻巨緣以襄盛舉,是為記。
本鄉旅星弟子黃啟樹謹識中華民國柒拾伍年歲次丙寅十二月十八日吉置
一般碑誌都是修建宮廟才立的,而此碑是記載牆面重新油漆,佛像重新彩粧的始末。捐款者父親鄭文周以前擔任神譯(俗稱桌頭),其子雖在印尼經商,對於廟務仍然十分關心,返鄉時發現錯過了六十九年的重修,趕快想出這個「粉刷廟宇,安裝金身」的彌補辦法,並請一同回金門的旅星鄉僑黃啟樹撰寫碑文。
廟內東側的「惠德宮重建誌」是八十八年廟宇重修,我擔任常務監事,落成後,以「金門縣金城鎮惠德宮管理委員會全體理監事」名義撰述經過:
先儒有云:「廟者貌也」廟貌巍峨,彰顯地靈人傑;神功浩蕩,庇佑物阜民康。本廟神祇,威靈顯赫,馳名遐邇,信眾恭獻「四方文明」之匾,自肇建以來,每遇傾頹,迅即修復。近年風雨侵襲,蟲蟻蛀蝕,木朽牆隳,岌岌可危,鄉民乃籌組管理委員會,出掌日常廟務,兼負重建大任。幸蒙內外鄉親一心一德,衷誠合作,慷慨解囊,踴躍輸將,計募款新台幣參佰參拾伍萬玖仟元整。於是鳩工庀材,照原基址方位,以鋼筋水泥構築,堅其牆垣,固乎檐楹,己卯孟春動工,辛巳仲春完竣,歷時年餘,耗資新台幣肆佰萬元整。繼而僱工沐漆,丹青藻繪,妝飾佛像,廟宇重光,美輪美奐,金碧輝煌,神儀煥發,復仰威靈之赫濯,再崇四時之祀典矣!躬逢慶成盛況,欣見棟宇壯麗勝昔,神明靈爽式憑,爰記始末,並鐫捐款芳名,以垂永念而勵來焉。
也由於我兼任修建委員會常務監事,惠德宮暨新間內(虎邊護龍俗稱,又稱護厝)重建經費概算表我都保有底稿(保留建築商用詞,不修改),從中可以發現修建的要項和材料以及規格(此次修建為不見木建築),數十年後若再重蓋也能把握住重點。
(一)柱底1公尺四方。
(二)地梁30×30公分。
(三)鐵用6分6支。
(四)地坪灌10公分鐵用3分直橫30×30公分。
(五)外牆砌石2寸×9寸×2公尺至180砌石4行護厝3行。
(六)上頂貼瓷磚20×40規尾貼油面磚。
(七)屋頂圓仔大支用鐵6分6支小用4支平台角仔鐵用3分直和角同橫12公分。
(八)屋頂瓦用版瓦剪料金門剪龍用陶瓷。
(九)正面石材浮雕至水車堵大門邊門全石■3條。
(十)地坪半廳紅陶瓷。
(十一)護厝屋頂用紅瓦。
(十二)電水在內油漆不在內。
(十三)稅金不含在內。
(十四)龕正面水泥裝。
初步估價為新台幣肆佰伍拾萬元整,議價後以新台幣肆佰萬元成交並進行建造。   
接下來談到廟務的運作,管理委員會整年度的工作綱要按月(未註明者為農曆)整理如下:
正月初六下午:接神-通知輪值頭家,邀請乩童、神譯,輪值買辦採購,拜拜後烹煮聚餐。
正月十五、十月廿五這二天,分別是新春平安(元宵節)醮及境主李府王爺聖誕的日子,整天有做醮活動,管委會選聘人員注意事項如下:
(1)1-2星期前通知輪值頭家抽籤。
(2)前二天備據向財團法人金水寺基金會領補助金轉發給買辦頭家統一支出。
(3)做醮節餘、緣金等款項之公告和儲存。
(4)輔導買辦當天公布賬目並登入總帳簿。
十二月二十六:上午張貼對聯、封王爺印,採購三牲、酒、金帛,辦理送神。
國曆十二月月底以前,本年度收支賬目送監事會稽核後,再經委員會通過方才公布善男信女週知。
上半年和下半年:適時召開管理委員會各乙次,進行工作報告與檢討、應興應革事項之研究或臨時性工作之討論。
不定期辦理事項:廟宇點香火的輪值;僱工或徵求義工做寺廟整潔維護;適時整理、維修鑼鼓,曝曬頭旗、五方旗等旗幟,維持堪用,適時採購;水電、瓦斯、炊具、清潔用具之補充及更新。遇有二朝醮或遶境巡安時則另行訂定工作重點,重新分配執行。
一年的重頭戲就是二次的醮慶活動了,一整天的做醮活動,按時間的先後,大致有下列幾個程序:起鼓、法奏、鬧廳、做法事、拜天公、獻敬、進金紙、送天公、放兵、祭拜(地基主、宅主、軍將爺)、鬧廳、造橋、迎斗燈、收兵、辭神。只要輪值的頭家聽從法師(或道士)的指導,照著吩咐去做就可以了。這麼多的工作要叫那一個去做呢?這就要靠事先的抽籤了!還記得小時候爸爸輪到頭家,因為戰地政務期間,遠住西浦頭的法師們,前一天晚上就要搭好道壇,夜間就睡在壇下,所以頭家們要到處借榻榻米、棉被,還有裝菜的大碗公、吹奏時要坐的長條椅,可見當時民生用品是多麼的匱乏。(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