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發布日期:
作者: 南峽。
點閱率:1,088

在人生短短的數十寒暑中,自我的修養與待人處事的態度,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課程,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也時時刻刻都在不斷的修正,但仍是有不周延之處,難免也會有些疲乏和氣餒,但卻不能因此就棄械投降,雖是一門永遠都學不完的課程,但我們每個人都要戮力去完成,只因為這是身為人該有的責任和態度。人並非聖人,在是與非、對與錯之間,會有猶豫,會有掙扎,也會因為私心而有選擇的障礙,然而,如何跨越這道鴻溝,破蛹而出,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如此人生也才會有光明和希望可言。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我們每個人理當都往這個方向邁進,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才不會白白來人世間走這麼一遭。但很可惜的是,有些人卻是背道而馳,往相反的方向走去,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眼中容不下別人,對自己是寬大的,盡其所能地放縱自己、愛護自己,對待別人卻是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處處呈現出「唯我獨尊」的氣勢,十足的陷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的迷思。以主觀的態度去論斷一個人,甚至把別人批評的一文不值,又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敏銳、獨到的而沾沾自喜。總是把自己捧得高高的,把別人的尊嚴狠狠的放在地上踩,自以為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殊不知在別人的眼光看來,卻是可笑和可鄙的,也為人所唾棄。處於社會上,終究會失去眾悅,到頭來是「自作孽不可活」。
反觀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持的人,內斂修身,「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以高尚的德行期許自己,不敢懈怠,對自己是嚴格的,時時都在鞭策自己、反省自己,深怕自己的德行有所缺失,他們內斂修身,德業也因此而日益精進。但他們對待別人總是厚道的、包容的,以善解的心去對待他人,原諒別人的無心之過,並且試著去發現他人的優點,對他人是不究其舊,得饒人處且饒人,用客觀的眼光去面對人事物,不摻雜個人的好惡,雖是凡人,卻做個偉大的凡人,為他人所喜愛,人人都喜歡和這樣的人交談,和這樣的人來往,這不就說明「德不孤,必有鄰」嗎?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放縱自己的慾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真是警醒之至,我們人人都應該引以為戒,不要犯下這樣的錯誤。相信人不自私,天不會誅,地也不會滅,願我們以此自勵,人人都能「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相信我們的人生必能更臻於完美,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祥和與美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