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家鄉味
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我們六個兄妹排班,每月禮拜天都有一個人回去陪老爸,雖然家裡請了看護陪伴,但父親還是需要親人的照料,並隨時處理一些家事。
一次輪到我回老家,上街採買時,在市場旁邊的一個攤子,一位中年婦女賣肉粽跟碗粿,買了幾個肉粽回去跟父親分享。風味居然跟我母親包的一模一樣。後來打聽,才知道攤販就住在我們隔壁的村莊-小埤頭,與我的故鄉大埤頭隔一道排水溝。
肉粽使用的食材,與我母親生前使用的一模一樣,主要原料糯米之外,其他的佐料香菇、蝦米、花生、鹹蛋、豬肉片等,選擇上等的原料來搭配,製作過程相同,包紮出來的肉粽,扎實Q彈,風味獨特。
前幾年送幾個粽子給鄰居朋友,他老家在嘉義,跟我老家麻豆相當接近。品嚐我送給他的肉粽,接近嘉義的風味,就來打聽我在那裡買到的粽子?
告訴他是我的家鄉的朋友,平常在市場上擺攤,不做網購的生意,因一個人忙不過來。每年的端午節我就特別拜託他幫我們多綁幾串肉粽,以宅急便送到我家來。後來鄰居朋友每年就託我多買一串寄過來,品嚐懷念的家鄉味。
我妹妹和幾個外甥,從小就吃我媽媽綁的粽子。媽媽離世以後,再也嚐不到媽媽的味道。
後來每年自己綁棕子,延續母親包粽子手藝。現在她年紀大了,我勸她不必那麼勞累,準備食材、洗滌棕葉,水煮粽子很費功夫。
母親生前北上時,親自示範教我妻綁南部肉粽,妻連續綁好幾年粽子,後來嫌麻煩,需求量不多,就買市面上現成粽子來應景,就不再包粽子。
前幾年LINE流行以後,肉粽的攤商加入我的群組,幾乎天天貼圖來問候,偶爾我也會傳送影片、圖片、文字訊息給她,經常保持密切的聯繫。
有一天晚上我寫了LINE告訴他要買幾串肉粽的訊息,清晨起來看,他回LINE的時間,居然是凌晨3點。她起床準備到市場販賣的肉粽、碗粿。準備好了這些成品,騎摩托車載送到市場上去販賣,工作時間很長,卻過得相當的快樂。
有一年的端午節前夕,我要訂購肉粽,卻聯絡不到她,後來才告知他發生了車禍,住院了好幾天,出院以後,拖著病體,又特別為我們把那兩串肉粽寄過來,覺得真的過意不去。她說:
「一年才吃到一次家鄉的肉粽,沒有寄給你們,就會覺得很抱歉,所以我還是想辦法,克服病痛,完成任務,不讓你們失望。」
聽完他的說明好感動,這就是他敬業的精神吧!
有一年兒子在我們回去家鄉祭祖,回台北時,事先請他綁那兩串肉粽,約在埤頭派出所的前面把肉粽交給我們,帶回家裡解饞。因為家人對家鄉的口味,相當的適應,雖然在北部長大,對北部肉粽的製作方法不一樣,還是習慣南部的口味,因此我只有每年端午節,就要訂購家鄉的肉粽來過節,懷想一下媽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