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風雲

發布日期:
作者: 白棟樑。
點閱率:642

數日後,屍體腐爛膨脹,一股惡氣突然從井內衝出,將井上的薄土與屍塊炸得四處紛飛。

但令人咋舌與傷感的事還不只此一端,古寧國小的偏東處,有一班的國軍駐守,共軍猛攻古寧頭的時候,他們便在第一波衝突中陣亡,由於他們與鄰近的居民頗有互動,所以戰事甫結束,居民就把他們葬在廢棄的營房旁,並以小水泥板一一給他們書上名字。照理說,這應是美事一樁,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約十餘年前,墳地附近的一名婦女,人好端端的突然發起瘋,口口聲聲說那幾名為國犧牲的士兵,纏著要她為他們建廟;起初家人不肯相信,但是眼看婦人病體越來越嚴重,而且日漸消瘦,只好去求神問卜,想不到神的答覆竟然也是如此。婦人的家境本來就很清苦,她的丈夫為了救妻子的命,只好四處去張羅,費了好幾年功夫,才把廟辛苦搭成,祂的位置就在李光前將軍廟的附近,然而說也奇怪,廟甫完成,婦人的病也漸次痊癒,只是此後不喜與外界打交道,只要見到陌生人,便躲到廟後一處廢碉堡,那兒是她獨居的地方。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故事並未就此打住,它竟然還有續文,而且更撲朔迷離;數年前,婦人家好不容易走出鬼魂纏身的陰影,而她的女兒也要從金門高中畢業,豈知她才剛踏出校門,便一病不起,驟然的香消玉殞,經此一再打擊,家人自是肝腸寸斷,豈料就在辦喪事的時候,死者一再托夢,千萬別把她葬在它處,她要與那幾名士兵共享一廟。金門,近幾年逐漸成為觀光勝地,而李光前將軍廟也被列為景點之一,惟可惜的是,鮮少有人會去注意到星光閃爍的將軍廟旁,還有一個地位不高,卻同樣是為國捐軀的士兵廟;當然此廟裡,一個清純少女的照片,更不易被人發覺。其實,在古寧頭裡,諸如此類的故事很多,惟令人欣慰的是,即使一些士兵廟再簡陋,甚至連祠的規模都還不到,但金門人依然把祂通稱為「將軍廟」。

雖然中共在古寧頭吃了一個大敗仗,而且顏面盡失,可是他豈肯就此善罷甘休,這一念之差,不但害苦了芸芸眾生,也徹底改變了金門人的生活方式。民國四十三年,中共開始對金門展開猛烈的砲戰,一連數天,共發射6000發砲彈,此次軍事衝突,幸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透過紐西蘭代表,向聯合國提出「台海停火」的議案,才未再擴大。無奈此次國際的調停,只換來短暫的和平,隔年,中共攻下離島一江山,守軍720名全數陣亡,接著國軍從大陳島撤退,中華民國的版圖又被下了一城。然而此次的失利,若比起三年後另一場超大型衝突,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然而此戰也非一觸即發,它是有脈絡可尋的。

民國四十七年的七月三十一日,蘇聯總理赫魯雪夫突然飛抵北京,與中共領袖密商事務,赫氏離去後的隔日,中共海、陸、空軍即開始大量向福建集結。在戰雲密佈下,我政府也立即採取全面備戰,並「管制非戰鬥人員出入外島地區;台澎本島實施夜間燈火管制,凌晨1至6時全面戒嚴」。隨後十六天,中共空軍在馬祖列島嚴重騷擾,與我海軍發生多次激戰,使我海、空軍三分之二兵力,被牽制於馬祖列島。

八月二十三日的傍晚6時30分,聲東擊西的中共,戰火突然開始轉向金門,進行密集的岸砲轟擊與海空襲擊,並企圖二棲登陸金門。眼見情勢危殆,美國務卿杜勒斯當日即向中共發出警告,莫將戰火波及台澎,否則美國將立即採取行動,並命駐在遠東的第七艦隊進行戒備,以防萬一。爾後,美國總統艾森豪也在記者招待會上指出,金門對台灣防衛的重要性,警告中共不要覬覦台灣的外島。

九月七日,美國第七艦隊冒著砲火,奉命護航補給船團抵達金門。隔日,中美雙方舉行海軍聯合演習,豈料就在美方逐漸加強台灣防務之際,蘇聯突然致函美國,強調中共是蘇聯的盟邦,任何攻擊行動,即等於攻擊蘇聯。情勢演變至此,已成美、蘇二強的對峙,雙方都將最現代的武器陳列於二岸,一場代理人戰爭,眼看就要一觸即發。幸好,雙方劍拔弩張之際,美國轉而開始尋求解決台海衝突的方案,同時暗示台灣可放棄金馬,以換取中共同意停火;惟此斷尾求生的建議,被蔣故總統堅拒。而中共方面也在戰事毫無進展下,開始軟化,於十月六日片面宣佈停火一周;十三日,再宣佈停火二周。十月二十五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更是宣佈:「化敵為友,現在正是時候,此後每逢雙日不打金門。」作為「八二三砲戰」的下台階;從此金門的官兵百姓,開始過著「單打、雙不打」的詭異日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