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古早的三八新娘

發布日期:
作者: 翁雄飛。
點閱率:990

年底到了又是結婚的旺季,許多婚紗業、餐飲業都大發利市、日前到餐廳參加一位朋友兒子結婚喜宴,我這位朋友人真是非常精明,前不久他親自帶領兒子到大陸去相親,也沒有多久就娶一位大陸新娘回來,這位大陸新娘年紀很輕模樣還嬌小可愛,據說是來自農村姑娘,個性非常溫順,做事也非常勤快,讓他夫家十分滿意。娶大陸新娘在金門這幾年來是非常盛行的事,主要原因是大陸和我們這邊同文同種,不但語言相同,而且風俗習慣也差別不大,特別容易相處,自從兩岸開放小三通後,往來交通更加便捷,年輕人和大陸通婚也算不錯的選擇。

金門地方小,又因為發生幾次震驚世界的戰爭,竟使得金門封閉了五十幾年,青年人的婚姻問題,曾一直困擾著金門人,到了民國八十年後才漸漸開放,最先有到印尼,娶回了印尼新娘,雖然娶回來的大多是華僑子女,但由於她們都是在僑居地出生,成長過程和受當地教育的緣故都和我們有諸多不盡相同之處,不過生活水平雖然比我們較低,但是大部分的印尼新娘在這裡和我們相處的還算不錯,最大的缺點是路途遙遠,來往不方便,一段時間後又慢慢的被越南新娘取代,越南和印尼的女子都有許多共同點,不知何故娶越南新娘的人數竟後來居上,如今金門各個村里都有為數不少的外籍新娘,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傳宗接代、繁衍子孫,這能說不是金門人的福氣嗎?

喜宴結束後,糟老頭大概是喝了點酒的緣故,又胡思亂想了起來,思緒回到了四十年代的事情,那時所盛行的「三八新娘」,大大的困擾著金門的農村青年,一段很長的時間,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國軍退守到金門來,十幾萬大軍把金門每個角落都住的滿滿的,不但祠堂寺廟都被佔用,一般民房因為是閩南式的建築,供奉祖先的大廳特別寬闊,所以每戶民宅廳堂都被築成兩排通舖,住進了一二十名士官兵,軍民同住一個屋簷下,其雜亂可想而知,軍民間的糾紛層出不窮時有所聞。古寧頭戰役後,局勢更為緊張,軍隊每天忙著構築工事,操練戰技,所有的人心裡所思考的都是希望能早日反攻大陸光復河山,回家和親人團聚,到了民國四十幾年以後,時局漸漸安定下來,眼看回家之路也遙遙無期,一些年輕官兵就起了成家的念頭。

由於軍民朝夕相處,村中年輕貌美的小姐就首當其衝成為她們獵取追求的目標,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但是金門人是保守出了名的,為此糾紛不斷;但怎樣也擋不住這群年輕小伙子甜言蜜語和現實環境惡劣,所以不到幾年工夫,金門小姐成為阿兵嫂的數目相當可觀,他們一夫一妻單純的生活的確吸引人,小小的金門島四面環海,在地的人口又少,哪堪如此被娶走那麼多小姐,陽盛陰衰的情形下,農村青年娶不到老婆比比皆是,戒嚴時期地區又是戰地,實施戰地政務,青年人都要參加民防隊,除了學生以外,一般人戶口是不能隨便外移的。

鄰村一位遠房親戚,是傳統的五代同堂,老太爺生了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務農,兄弟二人耕種著一大片農田,起冬落冬全家總動員下田工作,老三旅居新加坡,也非常有成就,而妻兒留在金門和大家同住,家族中所傳下的男女孫子就有十多個,每天三餐由三位媳婦輪流掌理,開飯時都要分三個梯次,首先是老太爺和下田的男丁先吃,其次是小孩,最後才輪到婦女們上桌,早年這樣的家庭是人人所稱羨,要挑選一房媳婦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媒婆踏破廳堂不說,任憑挑、隨意選,可是這時時代不同了,他有一個長孫已經二十多歲了,長的一表人才又精明幹練,小學還沒畢業就被叫去幫忙種菜和耕田,老太爺早就想抱曾孫了,找來找去總是沒有一位小姐敢去捧他家的飯碗,這時可氣壞老人家,他財大氣粗、不認輸的個性依然存在,派人去找媒婆來,告訴媒婆說:「找比較窮苦老實的人家,多給點聘金」。

純樸的金門本來嫁女兒一向是不收聘金的,媒婆是一位精靈的老太婆,要能吃這行飯的人,各村各里的動靜都在他眼裡,他知道鄰村有一位好賭的人,最近輸了不少錢,他家裡有一位漂亮的女兒,年紀很輕,他父親聽到媒婆來提親,又知道對方是大戶人家,而且還願意付聘金,就可以解決他的賭債,當然一口答應。老太爺大手筆的付了新台幣八千元、黃金八台兩、豬肉八百斤,順利風光的娶進了孫媳婦,從此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有樣學樣,把嫁女兒收聘金變成是理所當然,善良的風俗也被破壞殆盡,同時也害慘了適婚的農村青年人,後來大家將之廣為流傳,謂之「三八新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