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小婦人週記》國中第十四章

發布日期:
作者: 小婦人。
點閱率:1,668

唸小三的乾女兒芸芸問到關於:寶寶是怎麼跑到媽媽肚子裡的?「回家問媽媽!」老師做了如是回答。原來是,現在的孩子發育的早,過去我們國中健康教育課本裡的「第十四章」,關於「人之初」的「初等性教育」,現在已調整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淺顯的教材了。可是她的老師不知怎麼沒有回答她,要她回來問媽媽,芸芸的媽媽竟也「窘」了,不知怎麼說才好,於是要她打電話來問我。

「唉!我們小的時候如果問到自己是從怎麼來的?不是被K一記,就是被敷衍含糊說是水溝撿的、石頭蹦出來;等我自己為人母了,不想再用這種話搪塞孩子,可是臨到頭竟卻還是『羞於啟齒』,不知該如何跟女兒說起;看來我自己也需要『再教育』了。」芸芸的媽無限感慨的說。

「性教育」在我們這些「五年級生」的年代來說是「不可說!」、「時候到了自然就會知道」的禁忌話題。我有個小學同學,很年輕的時候就嫁人了,她說她一直到生孩子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不是從尻瘡(屁股)生出來的。

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還記得國中一年級上健康教育「第十四章」時,我們的健康教育老師是黃雪蔭老師,她沒像隔壁班老師一樣對學生說:「回家自己看」;在我們的竊竊私語和又羞、又驚奇的表情裡,她告訴我們要用最「健康」的態度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她「結結實實」地從女孩子的生理結構教起,還教我們如何面對生理週期帶來的不適和自我護理。我清楚的記得:那時衛生棉並不普遍,老師拿著一包衛生紙,一張張的教我們該怎麼疊放,襯墊時才不容易滑脫;她更教我們用過的衛生紙(棉)應該要包好才棄置垃圾桶,這份「教養」是對後來使用廁所及倒垃圾的人該有的尊重和禮貌。

這些「基礎教育」使得日後我在經歷這件「成長大事」之時,即使阿母從沒教過我半點什麼(我和阿母從沒討論過此事,或許那年代的母親本身也都是從「時候到了自然就會」的歷程而來的,甚至於認為「月事」之事是污穢不潔的,豈可堂而皇之拿來討論?更遑論能以開放、自然的態度來和女兒說明!),我仍能夠自在地面對。相同的,當我在公共廁所一開門進去,就被垃圾桶的一片殷紅弄得「觸目驚心」時,我總忍不住在心裡嘀咕:唉!是哪個沒「教養」的女人弄的,真沒禮貌!也不禁「慶幸」:還好有良師教導了我這份該有的「修養」。

高三那年,我們的數學老師懷了第三胎:「懷這一胎是非計劃中的,話說那一夜保險套用完了,我們夫妻倆心想:不會『命中率』那麼高吧!結果,偏偏就是『中獎』了;生養一個孩子是需要考量很多情況的,即使是我和我先生自信已有成熟的人生態度和穩定的經濟基礎,但面對這份『意外』時,仍感有些『措手不及』:::::年輕的妳們,將來妳們也會長大,也會踫到這些男女情事,如果不能確定自己準備好了,絕對不能輕易嚐試,絕對不要想『踫運氣』而不做防範措施。」

那年代在公開場合是忌於談「性」的,做老師的在課堂上跟學生說這些更是「驚世駭俗」,這件事後來不知何故輾轉傳到校方耳裡,聽說老師還被「申誡」:怎可跟學生談論這些「五四三」又「不三不四」的話呢!

可是許多年以後,我們由小女生長成了小女人,面對男女情事:「在『緊要關頭』時,我想到老師說的『絕對不要想踫運氣』,當下我還是踩了『緊急煞車』。」同學阿惠在我們聚在一起聊「女人私房話」時,語帶「稱幸」的感謝老師──如果沒人告訴過我們,或者說,過去、現在有多少年輕女孩兒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把自己陷於危境的!

十多年前我們看外國的電影,看到西方人作父母的對子女臨出門時交代的話,不是像我們的父母說的「要早一點兒回家」,卻是「要記得吃避孕藥」、「要用保險套」大家都覺得荒謬,把它當作是個笑話來看;曾幾何時,因為多媒體的蓬勃發展,我們的「性觀念」也「進步」到這般程度了,可是我們的「性教育」卻趕不上這個速度。

莫怪E世代的新新人類想法、做法太驚爆,讓做父母的跟不上,或許,做父母師長的該調整想法和做法;與其阻止、叫他(她)們不要「冒險」,不如清楚的讓他(她)們知道:「探險」的時候該怎麼保護自己才不會發生「危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