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秋遊北京好時節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素娥。
點閱率:767

今早用過餐,離出門時間還早,到飯店旁的社區公園走走,發現草地上寫的牌子好有意思:「已有陽光大道,何必另闢蹊徑」、「距離產生美感」真是有文化有文學氣息,其實不就是不要踐踏草皮嗎?

九月二十日第六天也是星期六,少了上班人潮,路況順暢多了,到承德二百五十公里路,今天到天津才一百二十公里,又是高速公路,只是天津文化街在整修,有些路也正在拓寬,沒什麼值得看的,小陳嘀嘀咕咕的說著,還怪旅行社怎麼不知情還排著點,應該怪大陸當局沒告知吧。

因為車沒那麼多,小陳就告訴我們當地的車牌,白的是軍方的最吃香,出入最方便,黑色是大使館,也有特權,藍的是個體私人計程,而我們大型的遊覽車大巴士是黃色,摩托車是有限制的,是怕污染和交通事故,我們這兒有句順口溜:「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指的就是摩托車,所以在路上很少看到,不像台灣都是摩托車,騎腳車比較多,有腳踏車王國之稱,路途遠就搭公車地下鐵的大眾運輸。

駛出市區,進入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是北京大家知道,而津就是天津了,塘是指天津外港塘沽,離天津六十公里,很多人週休想吃海鮮都到塘沽,天津成為工商業大城,是在一八六○年北京條約被迫無條件開港,而在辛丑條約成了各國租界,說到這喪權辱國的歷史,真是悲情,但是自己不奮發圖強,又能怪誰,小陳是北京人,有著住首都人的優越感,說天津有什麼好看,又沒什麼歷史性的名勝古蹟,有的就是吃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的小吃,但現在人吃得好,小吃點心食品種類又多,可就沒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了,但是天津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這種藝術可就天下馳名,只是現在文化街在拆建,都搬遷了,可能看不到,話是說天津沒什麼看的,可是百年來就有北京門戶之稱,總得走一回看一看。

來到大羊坊收費站,得查台胞証,台胞証從去承德就由我保管,因為在大陸一通往另一省行政區都得查身份,我們就是「呆胞」了,小陳笑我不怕丟嗎,其實還是由客人自行保管較妥當,統一保管要全丟了,最慘的可能是我。

過了徐官屯服務區也就是休息站,由宜興埠收費站下交流道,一入市區,我們陷入迷宮陣,到處修馬路挖管線,小陳說:天津街道跟北京那種整齊劃一的棋盤式不同,是彎彎曲曲地相互交織在一起,是斜的街道,複雜難辨,雖來了十幾次,還是搞不清,現在又修路更是亂一團,我們吳師傅一直問路,還是走不出去,路窄又施工,人又多又塞車,天津市和北京、上海還有重慶是大陸直轄市之一,面積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人口有八百多萬人,看著路旁全是修腳踏車和賣二手腳踏車,那車型跟我們十幾年前的差不多,在我們這兒丟在路旁我看也沒人要,現在的孩子騎的自行車不只變速,車型又炫又拉風,吳師傅眼看在這兒轉來轉去不行,只好請當地的計程車帶路,得給車錢,聽說他們這兒就有這種計程車帶著跑找路的,小陳說天津人也說普通話,可是速度快,因而唱戲曲的說相聲演雙簧很多是天津人,當地有句話說: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以前天津稱為天津衛。

以為帶對路了,原來還是錯了,我們是要去文化街卻帶我去南市食品街,又得繞一圈,好在離得不是太遠,天后宮在文化街內,街前有座牌坊寫著「津門故里」,因附近拆遷整修,亂糟糟,窄窄街上,又有小商店小販擺著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我怕人走散,讓小陳在前面帶路,我在後頭看著,天后宮就在文化街內,大家進不了廟,因為得台胞証才進得了大門,一窺天后宮內部建構,而全部台胞証都在我這兒,也只好在門口等了。

外頭因廣場在整修被一大片鐵皮給圍著,沒什麼好看,進了裡頭還真值得參觀,小陳可能皇家大廟看多了,說這小廟沒什麼,我們走一圈,感覺建築很古樸又典雅,占地不小,這廟也有近七百年的歷史了,建於元朝,是早年福建來的商人蓋的,有個泉井稱為媽姐泉在廟的大殿前,我想早年的天津港一定在此附近,滄海變桑田,葉先生進廟一向都是最虔誠的,也只有他去鐘樓敲鐘,敲三下人民幣五元,但祈求大家平安,一聲百順、二聲如意、三聲安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