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輪」與陳煥武--兼談家族對家鄉公益的參與
又茲錄民國六十七年(公元一九七八年)第一○八屆至民國七十四年(公元一九八五年)第一一五屆職員姓名於後(P1279):
董事:……陳國民(七屆)
正財政:陳國民(二任)
第一百十六及第一百十七屆新董事名單:(部分董事及候補為連任)黃祖耀、陳篤漢、黃木榮、楊清芳……陳國民、謝漢、黃章美、洪天送……。」
上述所指陳永福為陳煥武的長公子,而陳國民則為陳永福的二公子,即陳煥武的次孫,足證一家三代都熱衷於服務鄉僑,在會館擔任不同的職務,服務鄉僑。
另在「金門會館重修落成記」這樣記載(P1281):
「金門會館重修落成記:……董事……陳永福……信託人黃慶昌……。公曆一九六二年九月。」
此處說明陳永福一九六二年擔任金門會館董事職務。
又另在金門會館籌建大廈基金捐款人中,找到捐款人芳名表(P1282):
「金門會館籌建大廈基金捐款人芳名表:(單位叻幣)……陳國民二萬元……。」
足見陳煥武兒孫輩事業有成之外,更能踵武其熱心公益之志。
再從下面一段記載,獲得一些訊息(P1284):
「節錄黃夢梁新加坡浯江公會歷史:……茲錄該會公元一九八五及八六年度,第卅二及卅三屆職員表於後:……永久名譽主席陳國民。」
此處陳國民為陳永福之二公子,獲永久名譽主席,受到長期服務鄉僑的肯定,得以獲此殊榮。
又第二篇新加坡,第四章鄉僑對祖國的貢獻,第二節對「家鄉貢獻」(P1293):
「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本縣受颱風災害,損失慘重,經華僑協會分函海外,並得鄉僑蔡承堅竭力呼籲,旋接新加坡鄉僑黃卓善、陳永福等匯寄新台幣六萬四千七百元,交金門恤賑會,救濟貧苦災民。
五十年,金門縣政府發起籌建安老院義舉,會館諸董事,即集捐新台幣二十萬餘元,計有黃慶昌、翁贊商各捐一萬元,張允中、黃木榮、王尚志……、陳永福……各捐五千元,……。 」
〈華僑志〉第八篇金門僑政第四章華僑之家(P1339):
「茲錄捐獻華僑之家籌建基金芳名如後:
一、新加坡浯江公會鄉僑捐獻:(單位叻幣)……陳永福二千六百元……。」
陳永福先生熱心捐輸,心在家鄉,所以對於家鄉遇風害,也是念茲在茲,立伸援手,而安老扶幼之事亦主動積極,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來主動參與;雖事隔半甲子以上,但這樣捐輸的宏願,至今捧讀猶感動在心,記得我和大妹在台灣讀大學時,永福伯曾偕么兒返鄉,當時我的父母及小妹仍在金門,他們陪同掃墓祭祖,後過境台灣,我和大妹有機會陪同參訪台北故宮、野柳女王石等景點,感受到從僑批中走出來的伯父,是如此的溫文儒雅,給人溫暖,如沐春風,沒有距離感,讓我一直放在記憶的深處。
另第四篇印尼,第一章「鄉僑社團」(P1309):
「椰嘉達金門會館:成立於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廿七日,為邑僑王一劍(珩厝人)、莊添炮(後浦人)……陳永祿(後浦人)……等發起組織,首屆理事長王尚志。」
陳永祿是陳煥武的次公子,居印尼僑居地時,亦十分熱心僑鄉的事務,所以椰嘉達金門會館,參與組織的發起,極力促成會館的成立,功在僑鄉。
陳煥武的後輩現遍居海外各地,香港、印尼、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等地,希望透過「金星輪與陳煥武」的時光鏈,能夠連接後輩對家鄉金門的鄉情,對父祖輩的精神可以延續,不論人在那裡,家鄉是永遠的根。
表哥出生在印尼,參加「2008年世界金門日」活動,第一次踏上母親的家鄉「金門」,從此他十分關注金門,此次藉由「金星輪與陳煥武」,讓我對於家族父祖輩奮鬥有成之外,心繫家鄉,熱心公益,感佩在心,並期能傳承其志,服務鄉梓,盡棉薄之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