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病人隨想
俗語說:「心無憂慮,就是逍遙佛祖;身無病痛,便是快樂神仙 」,真的是至理名言;自從太太疾病纏身後,在觀察太太置身病中的痛苦,以及我在照護太太的互動中,深深體驗箇中滋味!
自從太太有過一次小中風以後,太太的身體就每況愈下。不僅行動變得遲緩,走起路來步履蹣跚。子女們擔心她萬一身體不平衡時發生意外,便在每個房間裝上緊急求救鈴。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家裡安裝求救鈴後,過沒幾天的早晨五點多鐘,家人都還在睡夢中,突然一陣清脆的鈴聲傳入耳膜把大夥兒驚醒過來,紛紛跑來太太的房間,沒有看見太太睡在床上,下意識地打開浴室的門,發現太太大清早起來洗頭,不慎跌倒在浴室地板上。在驚慌中扶起來一看,首先看到鮮血染紅了地上,接著看到衣服,以及脖子上也沾上了鮮血,往上撥開頭髮一看,發現血是從頭上的傷口留下來的,女婿二話不說,當機立斷連忙打電話叫救護車,不多時救護車來了,大家七手八腳把太太扶上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就醫。經過醫師診斷後,立即推去做腦部斷層掃瞄及X光檢查。俟半小時過後,報告出來了,醫師告訴我們傷口並無大礙;倒是發燒39.2度,是肺炎及氣喘所引起,需要住院治療。
此後,我與兒子輪流在醫院照顧病人,心情隨著太太病情好壞起伏不定,一顆心有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由於經過三個禮拜住院打針吃藥治療後,仍然持續發燒,發炎指數一直沒有降下來,遂轉診到北部醫院住院。每天與兒子輪流照護病人,都是搭乘客運,然後改搭捷運,接著換坐計程車前往醫院。在病床邊看著護理師依照三餐飯前、睡前量體溫,測血糖、血壓、打抗生素,用以降低發炎指數。吃藥也分為三餐飯後,睡前服用。特別在此一提的是,氣喘發作時需要吃類固醇,吃類固醇會使血糖升高,手、腳產生水腫,除打胰島素降血糖外,還得服利尿劑消除水腫,但利尿劑的副作用會降低血壓,血壓過低,頭會暈眩冒冷汗,幾步路走下來就會顯得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也因此,導致發燒、水腫,血糖,血壓在在牽動我的心情,時時刻刻讓我提心吊膽,惴惴不安。尤其看到太太一天要忍受五次用針扎進手指頭;抗生素針頭三天得更換一次,由於太太血管太細,或太過潛藏找不到血管,得咬牙忍受好幾次打針找血管的痛楚,真是於心不忍,但也愛莫能助。至於,打點滴上廁所必須陪伴在一旁幫忙拿著或推移或懸掛;或擔心跌倒必須亦步亦趨挽臂攙扶,更是不可或缺。在此期間讓我學會透過LINE,及使用錄影方式傳送太太病況,讓子女知道;我也學會幫太太測血糖,打胰島素。子女們也積極求神拜佛許願,保佑讓他們的母親病情早日好起來。
雖然,疲於奔命進出醫院,但是當看到病人精神好,病情有起色,大夥兒心情也跟著好轉。病人表情痛苦,也跟著沉重起來。聽到鄰床病人呻吟床褥,病患與家屬也會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住院期間,病房裡有些病人的家屬,家住醫院附近,除了分享照護心路歷程與經驗外,有時候也從家裡帶來拿手料理或買雞腿來分享;我們就買遠近馳名的竹林肉羹回禮。從與家屬交談中,他們感慨萬千地說人生在世,年輕時要賺錢養自己;老了以後賺錢養醫師,我覺得頗有幾分哲理。由於相談甚歡頗為投機,彼此互相加LINE。尤其聽到有人稱讚我是好老公,太太也隨聲附和,更是讓我樂在心裡!
當太太病情好轉後,出院前我帶她泡腳、修手、腳指甲、刮腳皮,沉悶已久的心境也隨著鬆弛下來。
出院後,太太仍然不是安然無恙,先是置換髖關節後走路不方便,家裡上下樓梯加裝扶手,用了十幾萬元,後有在眼睛摘除白內障前,有個醫師說是眼睛充血使用打針治療徒勞無功花掉四、五十萬元;不僅費時,費事;還憂心、傷財,如非過來人身歷其境,局外人很難心領神會!
由於太太有氣喘、糖尿病等老毛病,直到現在我仍然擔任太太的義務職照護員,身兼太太專屬看護,及私人秘書:每天仍需測血糖、量體溫、血壓、體重,然後調節打胰島素劑量,侍候吃藥等例行工作;並且使用行事曆預先登載回診、取藥日期,以免逾期誤事!
在此期間,我才體驗到家有病人,真是病人身心俱疲;陪伴人員心力交瘁!但是,只要太太的身體能恢復健康,再忙、再苦的付出也是值得;忽然想起以前在某景點看到過的幾句話,頗覺耐人尋味,就是:「有錢真好,有閒更好,健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