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懷想曲》每逢清明倍思親
她們是刻意趕在清明節前夕來趟大陸行的吧!應該也是長期計畫要去如今實現時機到了而已吧!媽和鄰人趕辦去大陸手續、坐船前往對岸,不為遊玩,不為賞景,更不為探親,她們專程去「找三姑」。也許是一傳十、十傳百,不知哪位人士開始流傳出那位「三姑」很靈,所以這群人彷彿是鎖定目標,前後不到三天往返兩岸,這是戰亂後│日本兵攻打金門的那段日子之後媽首度踏上彼岸,雖然有人一直勸說順便去玩一玩,不要急著回來,但媽仍堅持她「數十年前就去過了,沒什麼好玩的」的念頭。但事實上恐怕彼岸早已今非昔比了,也或許找不著幾處是「數十年前」的痕跡了吧!
老人家老掛心好多好多的事,照顧我們這些晚輩不遺餘力之外,也擔心往生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過得不好,也許總是要找個「證據」讓自己也能安心。日昨下班回家,驚見我房間裡的錄放音機突然出現在客廳,我就知道一定有錄回來的東西可聽,這好像是那「通靈者」的工作之一,為生者、死者作完溝通、交代完事情、「退堂」之後會交給來尋親者的「證物」,一方面是留做紀念,一方面也可廣為宣傳吧!不明究裡的我這樣想。
放進錄音帶,將錄音機打開,真有那麼幾分真,三卷帶子,找三個往生親人,同時解了媽長久以來的一些疑惑。爸是從金門花崗石醫院後送到台大醫院的,最後竟在那兒過世,我們在家鄉的親人趕坐飛機去會合,見老爸最後一面,但最晚到的姐姐,雖然在我們看來似乎是趕上了,但事實上爸卻早一步走了,因為爸說:「事隔這麼多年,我也不在乎沒有全到了。」想來當初他是帶著點遺憾走的吧!媽關心的爸都能體會,真是不錯!小嬸嬸走了十幾年,仍在意外人說她當初是拋夫棄子的走了,但她一直哭訴自己生的是無藥可醫的病,花再多的錢也是枉然,她會保佑丈夫和兒子一切平安,還囑咐媽在她兒子結婚時要記得燒鞋襪、「婆婆衣」給她,這樣可以讓她走得出去、讓她安心,聽來真是令人既感傷又覺悲哀!媽的姑婆(我的阿祖)離我就遙遠多了,她一再提醒媽一件事,那就是她穿在腳上的鞋子已經破了,穿起來不好走路,孫女來見她,她很高興,有的也只是要求一雙新鞋子而已;古寧頭的老房子不知該不該修一直困擾著媽,國家公園的建議固然好,但產權在數人身上,真要辦理也實在難辦啊!「阿祖」卻說「不要修了,反正她都在孫子那裡吃住。」真不知這問題對媽而言是稍減或是更顯複雜了?
金門人到廈門建房子的、買房子的、工作的都有吧!但到廈門找陰陽世界的溝通橋樑者也不少,那為的該是一解心中的相思苦,一解心中的疑慮吧!應該大多數前去的人都得到不少的「啟發」,或者是跟著痛哭流涕一陣吧!以致大家口耳相傳的結果,找一往生者新台幣八百元,人民幣二百元的行情不算便宜(至少在金門五百元以內就可成交吧),但不少人坐船前去捧場,往生親人也要跟著坐船前去會面,其實信不信全在個人囉!但確實非憑空捏造的吧!總還是有幾分根據的吧!我其實也不知道。對一些人來說應該是花錢事小,能讓彼此的日子都能在安心中度過比較重要吧!
村中擴音器又重複廣播著:「明天早上八點,要去幫忙掃祖墓的,車子停在某廣場上,有分配任務的、家裡有工具的要記得多帶。」又是一年一度慎終追遠的日子,「飲水思源」是頗為有意義的,但向來全是一群大男生出面,好像這是一直以來理所當然的工作。猶記得小時候的我,常在放學後急忙放下書包,衝出家門跟著大人們大排長龍,在掃完、祭完祖墓後等「分包仔」,有包「豆沙」的哦!同時也在田野間找尋小株植物,摘下飽滿的、可以吹出清脆聲響的「嗶仔」,那彷彿成了清明前後才有的自發性「功課」。清明節將至,在找過「三姑」後,或許我們會更「慎重」的為往生的親人多做些準備,願他們真的能脫離人世間的苦難,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修行,而令陰陽兩隔的親人都能獲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