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浯洲遊》浯洲風獅爺簡譜
頂著豔陽、頂著強風、頂著豪雨,為村民捍衛,為村民守護,夜夜日日,歲歲年年。佇立村落入口,儼然已成金門觀光的標竿,更是赴金門旅遊必知必賞的景點,那正是金門村落的守護神─風獅爺。
人形的塑像,或是端坐,或是站立,或是前傾,或是側擊;有的雄性,有的雌性;有的胸前捧奉「令」字的印信或令旗,有的額前上方刻著「王」字;有的大尊,有的小尊:::等,造型各異,神態各異,性別各異,一切依憑神明的指示而設置。只是,為何要設立「風獅爺」呢?風獅爺又有何功用呢?
原來,金門也有著雙乳山、豐蓮山、太武山、鵲山等巨木叢生的林區,不幸先後於元代燒鹽、明代倭寇侵襲和鄭成功造船,以及清末民初以來的連連兵燹而砍伐殆盡,光禿禿的地表難以抵擋四面環海又三時吹拂的強勁東北季風的肆虐,「風沙飄壓」成為金門天然環境上的最大夢魘,在鎮風辟邪強烈訴求下,隸屬於民間信仰的「風獅爺」應運而生。
風獅爺的形塑不一,如屬全村共同設置,體型較大,多設於村落入口處者,稱為村落型;如屬個人民宅設置,體型較小,且多嵌在民宅壁上或屋瓦者,稱為私人型;另有新近設立於店門口或機場者,稱為觀賞型。其中以村落型風獅爺最具看頭,也最受遊客喜愛,但村落型風獅爺的設置數量,各鄉鎮各村落卻不盡相同,設置最多的有四尊,最少者為零尊,金門五大鄉鎮中,即以位居東北角的金沙鎮風獅爺密度分布最高,數量最大。風獅爺的材質大抵有三種變化,水泥和泥塑的較少,石雕者較多,大部分自大陸直接採購。
餅乾、黃麵是風獅爺的嗜愛,因此在沿村觀賞時,不難瞧見風獅爺的嘴裡常被信徒塞滿上述食品,因為信徒認為這麼做才能顯現對風獅爺的虔誠。披褂斗篷和塗色彩也是信徒對風獅爺的敬意表現,不忍終年為村民守禦的偉大神祇受風受寒還受熱吧!
由於風獅爺零散分布金門五大鄉鎮,公共汽車班次亦不夠密集,自備交通工具順路線觀覽應是較佳旅遊方式。有鑑於此中交通的不便,金門縣政府特於金湖鎮郊闢建一座「石雕公園」,一切仿照各村落風獅爺原有尺寸縮製,並依地圖方位擺放,走一趟石雕公園,即可盡見金門村落風獅爺的全貌。倘時間不允許,來一記「石雕公園行」,金門近百座的風獅爺分身即可盡收眼底,一覽無遺。倘時間充裕,沿村賞玩,既可真正欣賞風獅爺本尊的神貌,各村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順勢體驗,一舉兩得的效益,還是讓遊客自行決定吧! ──系列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