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照片.說故事》板車滿載白鹽歸豐收畫面成追憶

發布日期:
作者: 圖/正氣 文/白頭翁。
點閱率:926

金門西園鹽場,經政委會派兵工整建十一副鹽田,自民國四十一年奉行政院特准正式曬鹽,供應戰地軍民食用,唯產量仍不足需求,復於民國五十二年起繼續增闢鹽田八副,共計有十九副鹽田。

民國五十六年先總統 蔣公蒞臨西園鹽場巡視,指示提高鹽質,增進軍民健康,構建陳列室供來賓參觀。因此,翌年增建再製鹽工廠,以粗鹽為原料,生產再製鹽上市。民國六十五年,縣府為配合國家政策,提高食鹽品質,降低成本,以改善鹽工生活,乃聘台鹽專家蒞場指導,構建精鹽廠,六十七年正式投產,為金門製鹽史立下新的里程碑!每個月初,鹽場門口常有軍方大卡車排隊等著配鹽,好不熱鬧。

然而,好景不常,自七十三年起,地區駐軍逐年減少,食鹽生產過剩,外銷又無競爭力,產鹽逐漸失去經濟價值,因而部份鹽田改為養殖池,由於鹽場列為生產事業單位自負盈虧,不堪年年虧損,被迫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宣告停止營業,部份廠房移交做村里辦公處,機器缺乏保養鏽蝕毀損殆盡,一堆陳放逾十年的鹽山,縣府於民國八十九年宣布開放供民眾自行取用,島上鄉親爭相開車載運,不到半個月光景,鹽山消失於無形,金門西園鹽場正式走入歷史。

圖中這幅攝於民國四十九年白鹽豐收,板車滿載盛鹽籮筐上岸的畫面,將成永遠的回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