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島念真情》鳥言鳥語

發布日期:
作者: 藍茵。
點閱率:978

前幾天中午,聽同事小毛說,她家屋外附近有鳥來築巢,那天竟然來下了一個蛋,結果,不多久台北她姐家來電說姐姐生了一個男孩,好讓人感動的消息。

今(93)年金門野鳥學會新春聯誼邀請國家公園同仁一起分享,我有幸坐在李明治老師旁邊,她高興的和我談她的驚艷。

她說去年十一月有一隻野鴝來她的菜園,初始來了之後,消失了一陣,或許是她沒有看見牠,也許仍在附近,但隨後牠又出現了,而且持續的停留了兩個月哩!和她的菜園一起成長,來這裡分享她的蔬菜,據資料顯示,野鴝是過境鳥,而且紀錄上說是九月,但她是十月發現,而且停留了兩個月。另去年在慈湖李慶豐老師發現稀有冬候鳥「紅喉潛鳥」,也是很珍貴的經驗。

根據資料上的說明,可以了解紅喉潛鳥為稀有之冬候鳥,其分布是主要繁殖於高緯度地區的淡水沼澤棲地,冬季來到緯度較低之沿海或內陸湖泊水塘度冬。金門、馬祖地區的水澤,冬天偶爾可見;習性:牠們水下潛泳和空中飛行的能力極佳,但是僅捕魚後浮出水面立刻吞食,在水邊地面晾乾羽毛和棲息。

野鴝,則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沿岸平地,及諸島嶼、北海道、蒙古北部阿爾泰、中國東北等地,冬季經日本、朝鮮等,南遷於華南、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菲律賓群島等,亦出現於南太平洋的帛琉群島。

在台灣,野鴝每年秋季10月飛來避寒,並滯留至次年4月,為尚稱普遍的冬候鳥。此鳥之紅色喉部雖鮮明美麗,卻大多潛行於灌木叢林中,很少能夠欣賞到牠們的芳蹤。

通常活動於低海拔山區,大都單獨出現,春季屢見牠們棲止於低木之樹梢上鳴唱。以昆蟲類及其幼蟲為主食,亦覓食植物嫩葉、新芽、種籽或漿果。又據中國野鳥圖鑑,野鴝即紅喉歌鴝,鳴聲為響亮的哨音:「飛:::悠:::依:::」繁殖期5─7月,在灌叢上以草莖編織球狀巢,蛋藍綠色具褐斑,本種在東北、內蒙古以西至青海、四川為夏候鳥,種群數量不普遍。在金門據說為過境鳥,是不容易遇見牠的,看來與鳥結緣的李老師是幸運的,而我有幸分享到如此珍貴的鳥訊,應該感謝李老師的無私,所以我要把消息告訴大家。

三月,和同事威志到金城拍古蹟貞節牌坊,在那附近的街道屋簷下發現家燕來了,已經在準備繁殖了,我有機會拍到牠在巢邊的鏡頭,伸賴腰、踢腿、展翅,動作豐富的很!

三月十三日早上,我們在雙鯉湖賞鳥,湖面上有許多家燕振翅低飛,非常的熱鬧,有較了解鳥類生態的楊先生說,牠們在找食物,有一種比蚊子還小的昆蟲,會在湖面飛舞,家燕就在群飛中,可以捕捉到,原來牠們去勤奮的在找食物。

春天,走進中山林,耳邊總是盈耳的鳥鳴聲,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什是婉轉動聽?什麼是悅耳動人?只覺心花怒放、體態輕盈,宛如要幻化成天仙一般的飄飄然,只想手舞足蹈,覺得大自然就是一首動人的輕歌,而鳥兒鳴聲清脆,在林間嘹亮迴繞,白頭翁喜歡高居樹冠頂端,鳴聲豐富嘹亮!總是吸引著我停下腳步聆聽,據圖鑑上資料顯示,白頭翁俗稱白頭殼仔,因為牠頭頂上有塊大白斑而名。白頭翁頭至頸部為黑色,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眼後也有一塊白斑,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呈黃綠色。牠不僅在林木裡,在城市中也常看得到,所以和麻雀、綠繡眼並稱為「城市三俠」。牠以昆蟲、果實為主食。

牠的叫聲相當嘹亮,「巧克力、巧克力」的叫個不停,尤其在三、四月繁殖期,音色變化最多,相當悅耳。

我家頂樓有一個小庭院,也是牠常光顧的地方,二樓的窗口有幾盆花,牠也總是在花格間鑽進鑽出,成了我們家唸幼稚園雙胞胎自然觀察的活教材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