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生態筆記》精靈末路,水獺輓歌
究竟要不要寫一篇關於金門水獺的筆記?究竟要用哪個標題?這類問題在筆者的內心幾番掙扎,一則資料有限,筆者總不能胡亂瞎扯;再者,關於水獺的敘述是否會對牠們的生存帶來反效果?畢竟當牠們成為焦點後,是否會為牠們帶來更多的干擾呢?實在令筆者再三考慮。
在台北近十來年的生活,發現在木柵動物園的最深處「亞洲雨林區」有隻水獺,兩三年前又來了一隻小的水獺;這兩隻水獺可都來自咱們金門島。每次造訪動物園筆者都會特意去探訪這位「鄉親」,較大的一隻不知何年已經死去。說起這隻所剩的小水獺生世,還真有些傷感。這隻小水獺正確來說已經不算小了,只是當年牠會被送往木柵動物園時,還尚未斷奶。
這隻未斷奶的小水獺,在一個夜裡尾隨母親外出覓食,穿越馬路時因為汽車疾駛而過,母獺受到驚嚇倉皇逃跑,留下這隻嗷嗷待哺的小水獺,最後只能轉送具有眷養能力的木柵動物園。對這隻水獺而言,牠的下場是「少小離鄉,客死異地」,實在令人噓唏。至於那隻喪失幼子的母獺,筆者則更不忍想像。這幾年筆者常常跟一些同鄉友人講,有機會到台北去時,別忘了去探望這隻因為我們慾望過度膨脹而受難的小水獺,或許這樣會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些許感動。至於筆者與水獺的機緣,只有在年幼時於金城東門菜市場攤販的牢籠中見過;在當時,水獺們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冬令進補的食材」。現在獵捕的行為已經被禁止了,但是水獺在金門的活動還是持續的消失中。某一種物種在我們有生之年看著牠們消失在原本屬於牠們的棲地,叫人情何以堪。關於水獺的真面目,筆者只能根據國外研究人員的研究資料闡述之。
全世界現存水獺的種類約有十三種,分屬於四屬。本島的水獺屬於歐亞水獺(L.lutra),也是一般俗稱的水獺,分布於歐亞大陸。據調查,除了這種分布範圍較廣的歐亞水獺外,本島曾經發現小爪水獺(Aonyx cinerea)。無論哪一種水獺,由於區地的破壞,全球的十三種水獺均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紅皮書」列為生存受威脅的物種。除了歐美國家對於水獺的保育工作積極進行中,亞洲特有的三種水獺(包含本島可能存在的小爪水獺),在優先發展經濟的政策驅使下,一般判斷是凶多吉少。關於水獺的生活,筆者就來說說咱們常常耳聞的歐亞水獺吧!
根據調查,水獺屬於半水棲性肉食動物,白天或夜晚都可以發現牠們的活動,但主要還是以夜間活動為主。牠們不但擅長游泳,也可以在陸地上奔走。是一種活動能力相當強,並具有領域性的哺乳類動物。牠們的主食以魚蝦蟹類等水生生物為主,偶爾也會獵食鳥、家禽等,牠們生活在溪流、湖泊、沼澤等低污染、水質好、不被干擾、食物豐富的水域。由於牠們是水域生態系中,位於食物鏈最高階的消費者,一旦水域受到污染,牠們往往是最敏感而且首先消失的物種。所以牠們的生存與否,常常被用來標示依各地區的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