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撿沙螺

發布日期:
作者: 木子。
點閱率:1,203

賣沙螺喔!賣沙螺喔!小時候看到鄰居小孩沿街叫賣沙螺而賺得零用錢,我們家兄弟也央求父母,學著跟鄰家小孩一樣,下海撿拾沙螺,拿回家後請媽媽幫忙炒一炒後,拿出去賣,成為賣沙螺的一員,自從賣沙螺後,雙腳踏及後浦的每個地方。但在競爭販售的人多下,有時竟也沒賣出半份炒沙螺,倒是自個拿回家享用。五、六十年代,金門還未開放觀光,有購買力的人口有限,還好,那時的阿兵哥較多,戲院門口聚集多位販賣沙螺的同伴,只有膽大、眼尖手快、靈活者能招攬到好生意,想要賺得些錢,還真要有兩把刷子喔!

從小,常隨父母到海邊工作兼玩樂,金城海域的沙灘和蚵田之間的潮間帶,分布著多樣的海產物,其中,珠螺、沙螺是我們最常撿拾的,珠螺身藏在石塊縫中,你仔細找尋,很容易找到牠,在下海常走動形成的水路上,也可以找到牠的蹤跡,拿回家後,多拿些海水給牠們吐沙(清潔腸胃)後,一般我們用水煮熟牠們後,即可以食用,量多時用尖針把肉挑出,可沾醬油或炒蒜頭,是下飯的好配料,有的家庭喜歡用鹽巴直接醃漬,等熟成後即成「螺阿ㄍㄨㄟ」,聽說味道鮮美,咱們家沒那習慣吃ㄍㄨㄟ,故而從來不曾吃過,也不知其味。

另一項數量更多的是沙螺,分布在靠近金城南門的潮間帶(我們稱那邊的海域為「下海」,而靠近湖下的那一邊稱為「上海」),數量多得可以用細耙子在一大片的泥面上耙成堆,可以很輕易地用雙手捧取得沙螺而裝入容器內,只是裡頭包含了小石塊、空殼等雜物,其中被寄居蟹借住的很多,須下工夫把它們挑乾淨,及保留較大隻的沙螺,拿回家的沙螺,先行讓他們浸入海水中,約近半日的時間,以利他們將肚中的髒物排出,如此吃起來才沒有沙子,口感較好,炒沙螺之前需要用鐵鎚敲斷其螺尾,亦或用虎頭鉗夾斷皆可,這有利於炒煮熟後,用嘴巴出力吸出螺肉食用。炒沙螺時,媽媽會用蔥頭先爆香,加上蒜泥、辣椒、酒等一起調味,如此的處理後,香噴噴的,大家皆愛吃,只是吃多了,嘴巴出力太多會酸,也太鹹、太辣使得你必須停下來休息、喝水。等待下一回合再繼續食用。

從小時候一湯匙炒沙螺賣一元,到後來向別人買一湯匙十元、二十元,牠的身價是隨時間而遞增,愛吃的人潮不斷,只是近幾年來,賣沙螺的小孩已不復見,現在的環境,小孩童年幸福多了,沒有我們為了籌得學費,零用錢的工作任務。昔日賣沙螺的印象,還有些許記憶在,那算是童年遊戲之一吧。

在十多年前的一段時間,台灣地區的商家曾大手筆的收購金門地區的沙螺,金城海域附近的沙螺被撿拾得差不多完後,媽和鄰居們轉往中蘭、瓊林的海域去撿拾,那兒的海岸線聽說更長更遠,而沙螺的重量又著實重,可以想像肩挑重物時腳又踩在不實的沙灘上的困難度,不管是烈日高照,或是刮風下雨日,只要知道有可賺錢的機會,媽就會加入行列,全力以赴,生活的重擔,使她樣樣不畏辛苦勞累,以勞力換取代價,為家人打拚付出,母愛的精神實在偉大,在我們兒女心中,她著實可堪謂優良的模範母親。

經過媽和地區婦女那段時日近二、三個月時日的大量撿拾,沙螺的數量銳減,致使台灣商家的停止購買,而結束了他們打工賺錢的機會。近幾年來,偶爾下海去玩,看見沙螺漸漸恢復生機,數量在增加中,只是加上近來海域的污染,相信小時候,滿眼望去滿地烏黑黑一片的沙螺景象,可能已成絕景,但愛吃、敢吃的人,偶爾帶小孩全家來趟海邊之旅,也是很不錯的親子教育。若怕割傷,就在沙灘上觀看沙馬、撿拾沙歲也是不錯的選擇,簡單帶個容器、大湯匙,就可以讓你玩個半天增進彼此的情感,也偶爾讓時下的電玩小子,可接觸大自然。目前地區的海灘,就屬后湖一帶最受人們歡迎,政府等相關業者,在海邊處設有停車場、清洗陽台等,儼然成為地方觀光處,尤其加上地區的雪白沙灘,更是異於台灣的沙灘,這項資源實在值得開發推廣,只是沙歲經人們大量撿拾下,數量、生態會遭受破壞否?值得探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