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島嶼
這季節,蕭瑟且飽滿,秋風微微涼起,麥穗高粱金黃灑遍山野。澄淨的天空在頭上,枯黃的落葉在腳下,美好的時光正要開始。
陽光下,風簌簌,綠葉在樹梢輕動,仰望著藍天,音符在白雲間徜徉。島嶼的歌唱,響起耳畔,隱隱然燃起的熱氣,蒸騰如年節歡慶。歌唱,從西半島傳到東半島,從後浦城蔓延到烈嶼,瞬間傳頌島嶼的每一角落。
是夢,也不是夢。哪一首歌,會是我夢想中的歌曲,關於島嶼的前世與今生,如何唱得盡?
暮靄時分,滿臉髒痕的孩童從門口埕給喚回,家戶的炊煙、飯菜香,四處飄送。古厝走出的婦人,腦後的髮髻梳得晶亮,雙手捧著剛從灶孔火紅的灰燼中挖出的番薯,裹著報紙,熱氣仍不斷傳送。燙手的焦香味,一陣陣,透出紙背,撫慰著破涕為笑的孩童。
不管時光歲月如何走遠,記憶總回頭找。離鄉背井的遊子,無論幾歲離家,或白了少年頭,或容顏已老,夜深人靜時,遙想夢裡千迴百轉的故鄉。芋葉長高了,古厝翻新了,花生田的新葉初露小黃花。無論身在何處,人在天涯海角,共看一輪明月之際,一首歌,悠然唱起。
我不識五線譜,不知這首歌為何,直到今年五月嚴峻的疫情當下,這首鄉韻之曲,悄悄地尋上門。
時間回朔兩年前或更早,圓韵合唱團團長許美姿找上我,她要我為家鄉寫一首歌。這、這怎麼可能?一個從小音樂不及格的人,怎敢在崇高的音樂藝術殿堂上造次?但是,當她一說完,所有話語著魔似地灌盈滿耳,她的一字一句如空谷足音,再三迴盪耳膜。是啊,我們都是離鄉很久的人,是時候了,該為家鄉做些什麼,那怕是一生我視為畏途的唱歌這檔事。
一轉念,接下的日子,說也神奇,或走路或工作,腦海中充滿了影像。影像,有送走離家孩子的小船與大海,有飼養鄉人的一方水土,甚至有落番南洋異鄉客的身影。因此,戀戀島嶼的歌詞,在這些影像的交疊下,於焉誕生。
交卷後,一年、二年……,杳無信息,忙碌中也忘卻此事。直到年初,美姿突然興奮地相告,譜曲有點眉目了,已請到有獨特風格的鋼琴家盧易之譜曲。聞言,精神為之一振,便開始留意起鋼琴家的動態,才發現他以精湛的琴技,頻頻演出並得獎,享譽樂壇,朋友間他的粉絲不少。從此,生活上凡遇挫折或困難,總要偷偷以這首歌自我鼓勵一番,僅管我對它的旋律一無所知。
更神奇的是,另一首詩也入樂。我少作詩,多年前因詩酒節,隨詩人作家前輩返鄉,為文藝雅事湊人數。那次順便遊了藝術家李錫奇的老家,青青水畔,柳樹垂岸,秋風中一行人緩緩走過。古宅庭院,文人雅士群集,朗聲吟詠詩詞,我突見一座信箱,孤伶伶地立一角。於是,(我在這裡等你)一詩,內心飽滿的情感,破繭而出。
一‧戀戀島嶼 (委託創作)
詞:洪玉芬 / 曲:盧易之
一波波 白白的浪花
拍打著小船
拍打著行囊
芋頭葉啊 花生藤啊 都爭相來送行
離家人 離家人 你莫忘三合院的阿娘與阿爹
一波波 高高的浪花
拍打著岩石
拍打著島嶼
木麻黃啊 木麻黃依然迎風屹立
濱海大道 依然歡喜展開雙臂
一波波 白白的浪花
拍打著沙灘
拍打著貝殼
馬背燕尾 依然痴痴等待
等待 等待
等待離鄉人 你的歸來
一波波 高高的浪花
拍打著藍天
拍打著飛鳥
洋樓欄杆 依稀望見
故鄉人 走近的身影
一波波 白白的浪花
一波波 高高的浪花
拍打著晨曦與落日
拍打著晨曦與落日
年年月月
年年月月
青春會散
流動的記憶不散
故鄉人啊異鄉客
戀戀我島嶼 戀戀我島嶼 永不散
二‧我在這裡等你
詞:洪玉芬 / 曲:盧易之
秋涼時節
我在這裡等你
燕尾屋簷 紅磚壁畫
歡喜擁抱
高粱穗纍閃著黃金
楊柳樹梢搖起金黃
信封開啟
他們都善解
等待的心怦怦地跳起
秋涼時節
我在這裡等你
奼紫嫣紅 綠樹枝椏
悵然歛眉
花開花謝花落無聲
小徑寂寂落葉成毯
足音未響
他們不明白
等待的心微微痛起
兩首歌詞,經鋼琴家盧易之譜曲後,五線譜餘溫未退,圓韵合唱團便全力投入練習,歷時不輟。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團體,團員乃是興趣的結合,平日各有工作,練習只能利用星期假日。五月份時疫情大爆發,以為練習告中止,也不,打不死蟑螂如圓韵,突破種種困難。於是,每周日下午,四面八方的人馬,聚集線上,透過雲端,一個音符、一個和聲,一遍又一遍,有人形容愈唱愈想哭。哎,哎,離家的孩子,莫哭,當音樂一響,我方明白,故鄉在遠方,也在歌聲裡。
真叫人興奮的是,製作單位把這次音樂會發表的主題,定調於島外島俗稱小金的人文背景。十一月的深秋是我喜愛的季節,盧易之老師,美姿團長以及圓韵的好朋友們,我來了、我正襟危坐、我準備好聆聽,為你們的演出,用力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