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學校小客

發布日期:
作者: 雪佛。
點閱率:760

「嗡嗡嗡」一到下課時間,教室內外縈繞著不停迴轉的扯鈴跫音,「老師,你看我這招『螞蟻上樹』!」小勳一手將扯鈴操桿高高提起,另一手則刻意放低,好讓鈴座順勢扶搖直上,達到該花式動作的巔峰、完美結束。一旁的貝嘉妹不停用力拉扯,臉紅氣喘地說:「我這招『金蟬脫殼』才厲害呢!」千千接著說:「我們決定要向○○班的小朋友下挑戰書,跟他們比賽。」

我驚訝「下挑戰書」四個字竟伴隨一群天真的童顏脫口而出!於是問:「你們研究出幾招花式了?怎麼敢嗆聲要向別班挑戰,要跟人家一較高下!」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起來,甜甜圈姐姐說:「我還會『金幣上轎』!」謙帥哥則說:「那算什麼,我正在練『蜘蛛結網』和『空中飛輪』咧!」

當調皮的小客人遇上寬容的大主人

回想自去年十一月遷至金門技術學院上課以來,小朋友製造的糗事可說有一籮筐。基於安全及安寧兩大考量,校方和老師們一再叮嚀孩子們不可以跑遠、不可以到中庭大叫、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守規矩的孩子們很聽話,沒有老師的吩咐絕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總有少數漏網之魚脫軌演出,給主客雙方帶來困擾。比如有一些情緒管理待加強的孩子,常在下課時越線尖叫;也有過動傾向的孩子奔跑追逐嬉戲打破盆栽;更有好奇寶寶型的孩子亂按電梯上下鈕、胡壓飲水機出水鍵、製造驚嚇、不安與危險的訊號。

平心而論,偌大的高等學府校園裡沒有屬於幼童的遊戲場所是「正當的事實」。因此,當一座天平一邊是放著要讓孩子們過剩的體力有地方宣洩消耗的法碼,一邊是放著要避免喧賓奪主的法碼,如何取得平衡,正是老師們的考驗所在。

上學期期末考後,運動管理系大方出借階梯教室給我們使用,孩子們在裡面觀賞「蜘蛛人」、「海底總動員」等影片,個個看得眉開眼笑、反應熱烈。裡面座椅的品質與舒適感不亞於台北東區的電影院。

歡樂鈴聲滿教室

這學期初始,系學會又大方安排我們使用韻律教室,孩子們一邊看著生活課程教學光碟,一邊做律動,很是快樂。

為了避免三天兩頭要麻煩嚴會長開門、關門、排檔期,所以我們用一個下午三節課的時間把全學期的三大單元一次看完,當小朋友看到第三單元介紹民俗童玩遊戲時興趣盎然,不論是打陀螺、扯鈴、滾鐵環…樣樣吸引他們的目光、撼動他們的心靈。

換個方式教學果然立竿見影、效果立即奏效,第二天教室裡就有一、兩個扯鈴在教室一隅現蹤,第三天增加為五六個。過了一週愈玩愈有勁,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帶了副扯鈴放在置物櫃裡。下課時寬敞的教室前後可玩、前陽台可玩、後陽台也可玩,鈴聲嘎響、煞是好聽。老師們這才赫然明白孩子們的環境適應力及再造力遠超乎想像,原來我們的擔心和牽掛都是多餘。

在既有的空間內,他們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遊戲哲學,一個教兩個、兩個教四個、四個教八個、愈玩愈投入、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技巧愈熟練,自發性同儕學習的力量無遠弗屆。三個月來,扯鈴成為孩子在金技的熱門運動,多數的人至少會表演一兩樣花式。

今天早上,一群孩子圍在一起又說悄悄話又寫東寫西像是在著手進行一項大秘密行動,過了不久千千果然拿了一份挑戰書,說是要拿去某班下戰書,我怕她們不知掌握分寸闖出禍端,便向她借來瞧瞧,上面寫著「○○班討戰○○班第一回合金蟬脫殼 第二回合比鈴聲回音大小 第三回合金幣上轎」才看完,一群人便簇擁著千千前去下戰書。

童顏童語 真情演出

植樹節時,在主辦單位安排下,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全加入金技植樹的行列,有幸成為造林小尖兵。為了讓自己親手種植的小樹苗有更好的營養,孩子們不時成群結伴把午餐食用過後的水果皮、蛋殼,拿去為小樹施有機肥、給小樹加菜。有時上體育課回來,氣沖沖地說:「老師,太陽那麼大、土都乾到裂開了,我們要自己去澆水,不然小樹會死掉!」「我不管啦,我以後還要回來看小樹有沒有長大,小樹不能死啦!」

大學校裡上上下下對我們這群調皮的小客人,可說是極盡友善。下雨時警衛叔叔會前來關心孩子上下車安全、教授及大學生們對孩子的喧嘩吵鬧也總是報以寬容的態度。

孩子們和李校長建立友誼,是從上學期的生活課程幾次製作小點心開始。他們喜歡搶著送點心請校長試吃,因為這樣能得到校長親切的回饋─握手,和校長握手是一件令眾人生羨的事,校長總以慈祥的笑容回應小朋友不勝其煩的叨擾。聖誕節時小天使、小聖誕老公公到教官室、校長室報佳音,大主人們回請以更多的糖果、飲料,小朋友開心地帶回教室吃得津津有味,一邊講和李校長的「握手會」,一邊又說辦公室裡的叔叔阿姨人好好。天真的童顏童語,道出心中真實的感覺。

愛的運轉手

再者,公車駕駛叔叔們也是令他們印象深刻、深深一鞠躬的好長輩,三個班級共約一百名的小朋友擠一部公車,一上車就聒噪個不停,叔叔們不但從未斥責他們,而且總是以微笑迎接每一個上車的小朋友。一百名的小朋友擠一部公車的秘訣是上車隊伍安排以五人為一單位,前面三個健壯的、後面兩個瘦小的,五人坐一張大椅,上車時前三個先坐下、再抱後兩個。

由於接觸密切,所以疾病的傳播也會一發不可收拾。三月初類流感一出現,我們二年級便立即淪陷,當時蔓延的速度很快,每班都有學生因病告假,眾數估計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受波及,波及人數最多的一班高達二分之一的人在同一日請假。由於各單位均已盡力協調,才得以抽調三個班次公車,支援九個班級上下學,雖有美中不足部份實不容再有過多苛責。

被安排來接送小朋友的,是固定的六位叔叔車輪式當班,他們不但個個駕駛技術純熟、而且對孩子充滿愛心。其中有幾位叔叔在車子轉彎時,會很小心地控制方向盤及車身的轉幅,把離心力減到最低,避免孩子傾斜跌倒;有的則擅長在停車時將車門口的上下梯停到剛好與人行道外緣相接的位置,目的也在防止孩子因跨跳而摔倒。

小朋友們也注意到大人的用心,上車時會說「叔叔好」,下車時會說「謝謝叔叔」,有時還會指著車子說:「老師你看,公車停得剛好和人行道連在一起」。或者說:「老師,這個叔叔是轉彎時不會讓我們歪倒一邊的叔叔」,而我也相信那幾雙充滿愛心的運轉手,一定是孩子童年寫真集裡難忘的「愛的運轉手」。(2004.05.28紀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