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譯哲學
當我是華夏哲學的研究生,在漫長六年做研究的時光,發現海外對華夏文化相對生疏;海外人士在研究所謂的漢學時,外文翻譯十分混亂。例如,有關宋明理學的哲學名詞,無論是理、心、道、氣、禮、樂、格物、致知、中和、良知、已發、未發……,三綱、五常等等這些穩定社會人心的古代品格理論,正需要有強大中英翻譯團隊,給與符合時代意義的新翻譯,讓現代人及外籍人士因為熟悉而喜歡。甚至願意透過操練這些品格,使生活脫離後現代社會相對紊亂的節奏,恢復安詳幸福的日常生活。
例如,史上有名的林語堂先生,使用英文之精準名聲在外,如果有類似等級的人才,與他所帶領的團隊,多參與中西哲學重要學理名詞之詮釋,重新深入建構華語文與英語文的優美體系。
如果吾人能效仿林先生,曾寫《生活的藝術》之幽默,並在美國用英文撰寫《吾國與吾民》之精神,共同發揚與時俱進的傳統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哪怕只是簡單詞語的解釋,各種激勵人心的哲學小故事;持續使外籍人士了解華夏文化,人們有這些品格與義理的薰陶,世界文化品質必然會獲得提升,人類生活也因文化交流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