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曾經民歌飛揚的年代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741
字型大小:

三、四年級的人應該是民歌的最早粉絲,民歌是年輕歲月的符碼,情牽一段憶事。那時台灣遭逢一連串的外交挫敗,正處在低迷的政治氛圍,人心鬱悶,西洋音樂尾大不掉,東洋音樂令人討厭,凡是內容萎靡的國語歌曲都被禁唱。
1971年,洪小喬頭戴寬邊草帽,半遮面,手抱吉他在「中視」的節目中自彈自唱,這位神秘的「金曲小姐」之出現,令人耳目一新。此時大學校園也傳來清新的歌聲,大學生們抱著吉他,在迎新送舊的活動中亮相,身邊圍著唱和的男女同學,那是純潔如玉的年齡,玩得起的音樂。
1975年6月6日,楊弦(楊國祥)在中山堂舉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唱出余光中的「鄉愁四韻」。1976年12月3日,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在校內舉辦「西洋音樂演唱會」,由陶曉清主持,校友李雙澤拿著一瓶可口可樂,背著一把吉他上台。他先唱了四首台灣民謠後,在「國父紀念歌」中停頓下來,質問台下為何不跟著唱,離開時還補上一句:你們為什麼要花錢來聽中國人唱洋歌?
「民歌元年」被普遍認定起始於70年代。屬於戰後的第一代開始覺醒,要唱自己寫的歌,創作者的鄉土關懷和文化反思形成民歌的動力,當年嶄露頭角的皆是大專學生,形象和氣質截然不同於秀場的脂粉味歌手。1977年,「金韻獎」吹動了民歌的「文藝復興」,創作方式跳脫了傳統民謠的窠臼,將現代詩融入歌的語言。
1979年的冬天,我回到吳興街的北醫,參加「繆斯的夜宴」的詩歌朗誦會,欣然發現詩和歌成功地結合,在台上吟唱得如此悅耳動聽,記得唸大一的陳克華敲打著小鼓,朗誦瘂弦的「赫魯雪夫」。幾個月後,詩社的社長送給我一張「晶音」發行的黑膠唱片和卡帶,說藥學系學妹作曲的「情人的花雨傘」在李季準的「感性時間」中多次播出,那是我在兩年前寫的情詩。
1981年7月20日,「莫瑞」颱風剛過,傍晚南海路的國立藝術館門前掛起一盞柿紅的燈籠,布招上寫著:「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黃昏裡掛起一盞燈」(鄭愁予的詩),這是「陽光小集」詩雜誌與德華出版社合辦,北醫「北極星詩社」協辦的「當代詩與民歌之夜」,許多住在台北的詩人和民歌手都被邀請,因是免費入場,室內座無虛席,向隅的觀眾只能席地坐在走道,是當年的藝文大事。
那晚周夢蝶在武昌街提早收攤,第一個進場坐在最前排,洛夫、羅門和蓉子伉儷、羊令野、羅青、李魁賢等代表「創世紀」、「藍星」、「草根」、「笠詩」先後到達。在林文義和葉佳修的詼諧主持下,第一位出場的詩人是聯合報的主編瘂弦,接著是音樂人韓正皓和鍾少蘭伉儷。詩和歌的混紡如輕柔的紗帳,籠罩著舞台燈光,羅門不看詩稿,一口氣熟背出氣勢磅礡的「麥堅利堡」。
吳楚楚、李碧華、施孝榮、簡上仁等都唱出他們膾炙人口的民歌,胡德夫隨興彈起鋼琴,被管理員聽見,以不在租借項目內,敲竹槓需另付五百元使用費;學妹也趕在出國讀書前,代表「北極星」演唱。壓軸的楊弦唱完兩首新作,最後請余光中上台致詞,他說:「現代詩與民歌早在六年前已結婚,今年是七年之癢……」。事後我寫了一篇「仲夏夜混紡的輕紗」記述這個盛會,刊登在「陽光小集」第7期。
民歌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許多自負才華的大學生紛紛報名參賽新格唱片的「金韻獎」、海山唱片的「民謠風」。第二代的民歌手趁勢崛起,如齊豫、包美聖、王海玲、鄭怡(台大)、蔡琴(實踐)、邰肇玫(輔大)、李建復(淡江)、侯德健、黃大城(政大)、施孝榮(師大)、殷正洋(中央)、葉佳修(東吳)、蘇來(中興)等人。民歌好似一股清流,潺潺流淌在許多人的心靈,大台北因而出現了民歌西餐廳,包括「木船」(1982)、「木吉他」(1989),「天秤座」(1991),顧客不乏文人雅士。
正當民歌的發展逐漸走入商業導向的音樂市場,然而隨著社會的繁榮,年輕人開始有了替代性的娛樂。在文化認同和政治歧異的矛盾下,「龍的傳人」被官方消音,1989年侯德健出現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聲援六四的民主運動;李雙澤的遺作「美麗島」亦無故被牽扯到黨外運動。甚且齊豫的「橄欖樹」因為歌詞裡有「我的故鄉在遠方」(三毛詞),不能通過行政院新聞處的審查。民歌的旋風倏然靜止,退潮的光碟流落為廉價的商品。
2007年4月14日,是我再度在大廳堂聆聽民歌的日子,偌大的世貿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坐滿有年紀的歌迷,「蔡琴不了情」的演唱會找回許多人的回憶,她低沉感性的「恰似你的溫柔」,仍然有深情和激情,猶記得她剛出道時是戴著深度近視眼鏡唱這首招牌曲。民歌是不朽的,「台北的天空」(陳克華詞)令人想起城市裡年輕的笑容,「童年」的跳躍音符還原頑皮的少年往事……。
1977年9月10日,「民歌先覺者」李雙澤在淡水的洲子灣因捨身救溺,逐波而去;2007年10月1日,淡江大學於校內的草坪上為他立碑為記,悼念他仍在海上孤獨地唱著自己的歌。同年,「民歌教父」楊弦發表第二張專輯「西出陽關」後,赴美國舊金山進修東方醫學,獲得博士學位。兩人在師大附中與我同一屆畢業,教室在同一排,高二時李和我同是班聯會的幹部,一起做過壁報。
1984年,如日中天的「陽光小集」忽然宣告解散,在台中和高雄舉辦的另外兩場「詩與民歌之夜」也成為落幕前的絕唱。很多年再也寫不出詩來,倒是聽民歌覺得是一種舒服的自處,它曾經在我們揮別的歲月裡,律動過我們心靈的情愫,如此單純,如此婉約,卻得到自然的共鳴。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