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雞髻頭」傳奇:乒乓鬼

發布日期:
作者: 澳江。
點閱率:860

百餘年前的村落一隅,雙落大厝未經風霜歲月的侵蝕,燕尾更加陡峭,光鮮的花崗石壁,搭配對比整齊的「顏只」,越發顯現雄偉與不凡,惟今日氣氛有些迥異,主人家的大門無端開啟,上沿橫掛著一面白幡,前落廳堂的正門半掩,「深井」亦搭起遮擋太陽的布帆,屋內男女老少,個個表情哀悽肅目,額頭包裹著「頭白」,分別身披著藍、黑不一的麻衫,斯時一位白髮長鬚的長者,站立於廳堂的一角,對著尚未入殮的往生遺體,引領著眾遺族家眷,唸出「辭生儀式」的祝禱詞:「伙夫灑大厝、內外子孫平平富,一管起一升、一升起一斗、一斗起一石、代代子孫吃ㄟ著」。

這位白髮長鬚老者不是別人,他就是「阮三叔」經常提起的鄉內了不起大人物,「龍伯公仔」是也,其人可謂:「通博古今」、「見多識廣」,舉凡庄頭內之婚、喪「大世事」,均由他引領操盤,且事後從不索任何報償,鄉內除了敬重其為人,公推為宮廟醮慶主理的「老大」外,對其年少時遠渡大陸內地「賺食」,曾有過不平凡的經歷,在鄉里廣為傳頌,據說其十五歲在福建莆田的輾米廠擔任長工,時值清朝末年,時局動盪,盜匪猖狂,由於平日工作勤奮,深獲米廠工頭的肯定,而這位工頭身藏不露,為莆田南少林的俗家弟子,不但武術精通,且道家識陰陽的玄異之術亦有鑽研。當時工頭獲悉「龍伯公仔」家鄉遠在金門,深恐遭動亂賊人所害,故愛才疼惜之心乃暗中授於拳技及玄術,直到「龍伯公仔」長大成人,接到家鄉父母為他媒得一房妻室,才結束一段內地工作,及暗中習藝的生活,成家立室後接管父親農耕、及海裡漁蚵工作,鎮日辛勞拚搏,鄉人壓根不識其有一身本領,直到有一年的尾牙,內地同安股匪蠢動,鄉人聞訊莫不驚恐走避,全村幾成空城,惟有「龍伯公仔」,有恃無恐,單人留守家園,除了年輕過人的膽識,身邊毫無槍械禦敵之物,聽說祗準備一件平時打撈落井水桶的「海桶鐘」,及一把削尖的「竹筷子」,試問如此尋常之物,如何與悍匪週旋,然事實就是如此,是晚十時許,計有七、八名「強摃」賊人摸黑入村,「龍伯公仔」循狗吠之聲,早已近身掩藏於賊人之前,並已佔了有利的位置,雙方幾經交鋒,勝負立判,是夜爭戰賊人非但無法劫掠財物,且因負傷過半而落荒而逃,據村內耆老提及:帶頭的賊人二把致命的毛瑟槍,遭削尖的竹筷射傷手腕,而掉落水溝之中,賊人喪失依靠後,又遭少林拳術的伏擊,下場可見一斑,祗好落跑才足保命的上策,而「龍伯公仔」先前準備的「海捅鐘」,並非毫無功能,據說係用於向屋簷高牆甩出,定位後,便能施展輕功,向上騰躍監視賊人。

而關於「龍伯公仔」,另項識陰陽的玄妙之術,一眼洞穿「掃帚精」作怪,並一舉破解妖邪、迷惑搭救村婦的傳聞,更是「耆老」們日常所津津樂道的鬼怪題材,話說有一年春夏交替之際,天氣屬陰天無風燥熱,池塘邊及溝墘旁均見為數眾多白蟻飛舞,依「老大人」豐富的經驗判斷,應是變天下雨的前兆,接近午時時刻,果然下起傾盆大雨,山上農耕的村人,莫不無奈牽著牛,收拾犁耙等農具返家避雨,僅存下海「破台仔蠔」的村婦,因衣衫早已被海浪打濕,索性豁出去,繼續敬業的堅持崗位不懼風雨,唯一例外的是那位熱心公益的「練家子」「龍伯公仔」,為防範自己及村人即將收成的畝畝地瓜田,因大雨天恐遭彼岸賊人或宵小偷盜,故乃一如既往至山上巡視,行走到「下沙園腳」地面時,望見前方「赤奶礁」海面,有一似魚非魚的巨大身影在打水,發出「乒乓」、「乒乓」的聲響!

正待其欲定神細瞧時,黑影瞬間消失,不及五秒工夫黑影竟閃現立於海墘邊,與其約莫相距二十餘公尺,來著披頭散髮,二眼如吃飯的碗般大,血盆大口長著一對倒鉤的尖牙,不時作勢咬人,發出「嘎」、「嘎」、「嘎」恐怖的聲響,斯時的「龍伯公仔」,面對驚悚駭人的這一幕,非但不為所動,面無懼色,反而立身張開左手、右手暗行劍氣,化掌為指並在左手寫上:「風火雷電霹」,隨即幻化成五雷轟頂的掌心雷,對準目標的腦門一擊,轟然一聲巨響,祗見來者接連悽厲慘叫,原本散亂的頭髮直豎,有如一把倒立遭燒焦的掃帚,「龍伯公仔」見牠如此狼狽,且僅嚇人並無害人命,經一番的告誡,乃放牠一條生路,這時的「乒乓鬼」為感念不殺之恩,突然開口道:渠原為帆船上遭棄置丟入海中的掃帚,漂流於「雞髻頭」一帶,因受村內陽氣較足的黑狗公灑尿,又長期吸受日月精萃之氣,故能幻化人形,此刻渠另有一位結拜兄弟,欲在「雞髻頭」施妖術,傷害破「台仔蠔」的村婦之命,「龍伯公仔」聞言大驚,好在 「乒乓鬼」拯救及時,終於保全了村婦一條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