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金門續篇
山外車站,圓環,第一軍郵局,迎賓館,正在整修中的護國寺,太湖,中正公園:::都是心裡想念已久,重遊金門必到的地方。
尋著昔日印象來到光華空飄站,七十一年曾經到此領過幾次海漂傳單的地方,光華園內寂靜的空無一人,只有遠處不知那來的打靶聲響,先進入外觀殘破不堪的心戰資料管,當年是重要外賓來訪,做簡報的地方,也不知道隔了多久沒人造訪、講台、展示架:::都成了一堆廢棄物,發現展示區牆上還留有一座八十二年成果統計表,八十二年或許就是光華空飄站最後還有空飄任務的年份吧。
一個人拍著影像,沒人催,沒人趕,更不必像之前拍照,沒人會說這裡不準拍,那裡不能照。看著數位相機的小螢幕,儘量閃避地上,牆上人為破壞的痕跡,影像就要留給後人好印象,當年這裡可是心戰據點空飄重地,只是說起當年又距離遙遠了。
「光華基地」四個字與右側門邊的心戰標誌都還在,拉開沒上鎖的大門門栓,往那基地正中那幅施放空飄的壁畫走去,看著那有段歲月的「亡共在共,復國在我」八個字,回想著光華廠當年風光時期,不勝唏噓,左手邊數棟被移空的營房,右手邊還保留一些機械設備,高壓氣瓶與空蕩的傳單與實物庫房:::,趁著光華廠還在,之前繁忙影像早已消失,現存空蕩營區我也帶不走,只能就我現在看得到的景象,拍照留念。
下午開始第一線舊據點之旅,從當年的營據點西村進入東村到達峰上,在峰上灣停留許多,揀拾沙灘上貝殼與特殊顏色的石頭,看著遠方的匪漁船,悠閒經過,沒看見任何人,當然也沒看見任何駐軍,整個海灘就只有我與幾排軌條砦站一起向著海面佇立,當朵朵白色浪花翻起,有如那多年不見露齒的微笑,老友::我回來了。
下一站到下湖,站在高地望著遠處礁石上有幾位蚵民在採集石頭蚵仔,挖得全心全意。延著依稀還可以看得出來的戰備道,我撥開草叢也聚精會神尋找,找到了當年那三個哨所,不是崩塌就是被野草埋沒,還有已經用水泥封閉。東村經下湖往溪邊的村間小路,現在變成水泥路面,路旁是隨風搖曳的綠色小麥田,見到幾位正忙著農事的農民與小朋友,上前打個招呼順便問路,「請問往溪邊是這條路嗎?」是的,直走:::。其實我應該不會走錯,當年每週一次夜行軍的路線,還真難忘。
突然在左手邊看見一棟牆上還寫著「反共抗俄」的民宅,眼睛為之一亮,真不容易現在這時代還能看見這種反共標語,忍不住停下車來拍照,多看幾眼。
到達溪邊圓環右轉復國墩,這裡是我在金門待過最久的地方,黃土小路也成了柏油雙線道路面,ㄠ四堡、營部連、衛生排:::已經消失,都成了道路的一部分,營部與雷達站舊址,成了海巡署隊部,復國墩連部還在,確定裡面還有駐軍,只不過大門深鎖,連想找個衛兵幫我傳達訊息給部隊長,是否可以讓我入內參觀營區的心願,都希望落空。
來到漁港哨旁的水井,當年不管天氣多冷,這裡是免費清潔身體的水源,現在加了蓋裝了馬達,也成了村內居民用水來源,復國墩當時有民營浴室,那是過年或是冬天有時間才會花錢光顧的,記得是三十元,三十元不泡在熱騰騰浴池內半個小時以上,怎麼會夠本?往村內走早已經沒有小店了,我還能靠著記憶一一指出這是阿鑾家,那裡是秀英家,叉路口是三十八度家,往內走是黑美人家,阿芬海產店當時是村長家:::,回憶著當年全年無休,半夜還可以敲小店門買東西,理頭髮的盛況。
復國墩新的漁港範圍延伸至一百多米外那一塊大礁石,當時大退潮才能涉水而到的礁石,今日車輛已經可以直達。空蕩蕩的漁港,看不見一艘漁船或是舢舨停靠,也看不到任何漁民、遊客,整個海岸線就有兩名海巡官兵就在漁港哨內監控,監控什麼?只有我還有那遠處海面有幾艘匪漁船吧!徒步走上大礁石,看著當年再熟悉不過的海岸線,總覺得北碇怎麼距離變遠了?這就是漁產豐富金門蟹與龍蝦、黃魚:::漁船滿載而歸的復國墩漁港嗎?情景怎麼會與當年差距這麼多?
將車停在復國墩浴室旁的空地,這裡當年是漁獲拍賣場,五哨就在底下那一片封閉樹林內,六哨已經成為通往新漁港道路的一部分,六哨旁那幾座無名英雄墳還在,村民還依循著傳統風俗,在墳土上用小石頭壓著冥紙,而當年朱班長用心製作鎮煞用的梅花樁,遍尋不到,我確在七哨玻璃刀山阻絕設施前,意外發現另一座立於八十三年「陣亡紀念碑」,白色尖頂,細細讀完碑文,雙手合十,誠心一拜,安息吧,又是一位軍人魂。
七哨外觀看起來還保存良好,哨所、浴室、機槍堡、據點與戰備道大部分都被雜草淹沒,五零機槍與七五無後座力砲陣地,輪廓還依稀可見,哨所一旁還立著「雷區」警告三角板,以及後來才有的戰車砲。坑道內的海漂站、寢室、射口:::,有股衝動真想就立刻下坑道去回憶以往,見天色將暗,又提不出勇氣單獨一人下坑道而作罷。
復國墩哨所前欽月殿正在整修接近完成中,新廟大門掩閉著,站在廟門口想著當年遇到情緒低落,有苦無處訴說,害怕無助的時候,我總會會前來拜拜。夜行軍,岸勤工差或是夜間我孤單一人從連部走過村莊要回到班哨時,夜深人靜說不怕是騙人的,只要走到了欽月殿,我心就定了,至少七哨衛兵已經可以看見我,我就能平安回到金門的家。
每次拜拜也只是很簡單的雙手合十,廟裡牆壁兩旁與橫樑上,當時掛滿寫著「佑我平安」的錦旗,這些都是來到金門服役阿兵哥們最真心的祈求,不求別的,只求平安,一直不知道欽月殿內供奉的是那尊神像,但我相信,心誠則靈。
傍晚到復國墩村內拜訪一位當年曾經幫我們放海漂的李姓歐吉桑家中,剛開始歐吉桑對我完全沒有印象,直到說起放海漂、驅離射擊、泡龍蝦酒:::,漸漸的兩人的記憶開始吻合,泡茶,吃著花生貢糖,聊起往事。
復國墩漁港從最早的採蚵、捕魚、放海漂、北碇運補、走私、落到最後,現在整個港口連一條漁船都沒有了,當歐吉桑說到:「還是以前好:::」,我知道歐吉桑所說的以前,那段我也曾經參與過的日子。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