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代 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卓希。
點閱率:1,050
字型大小:

碰上疫情,不得不讓實體課程變為線上,遠距增加了距離感。我現為新聞領域的大學生,課程皆實施線上教學,其實不太方便,畢竟著重討論和思辯,但在教授與學生仍摸索課程模式和關係時,唯獨「看的方法」這堂課,完全不影響我上課的熱忱和專心程度,且教學品質也未受影響。
「看的方法」這堂課的老師為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原先形式採實體教室播放紀錄片,再進行座談和問答;遠距後,觀看的影片數量變多,但時長皆較短,老師講述的次數變多變廣,我認為這樣的形式,是我身處在「當代」社會下的一種體驗和演變,從未想過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碰上疫情,導致課程大調度,雖然略為不便,但我仍想像這樣的新型態模式。
有兩部令我印象深刻,為《鴉之王道》和《怪咖系列》短片。先談《鴉之王道》的背景,這是一部實驗性、內容強烈的短片。老師說到1988年是微電影尚未發展的年代,因為好奇所以詢問了父母,發現他們對實驗性短片的觀感,相似於微電影,而其概念又源自於「廣告」。他們的印象中,當時開始陸續出現許多有劇情、時間較長的廣告。其實完全可以對照至今,現在也有諸多廣告採取相同形式,不過當然更加多元。我特別上網搜尋,看見風傳媒有一篇報導統整了2018年最成功的五支YouTube廣告,其中「小時光麵館」是我也看過的著名廣告,描寫客人與麵館的故事,完全不同於一般行銷食品,會將商品、Loge放好放滿,反倒前面都在鋪陳,利用唯美畫面搭配旁白說故事,最後才出現統一麵的標章。形式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不論對商品的行銷助益有多少,至少能確定,實驗性的拍攝手法深植廣告、電影、戲劇或當今日常周邊。
大概了解背景後,回過頭看《鴉之王道》這部短片,導演從台北街頭、電箱等處出現的塗鴉,挖掘創作者與動機,且探索、展現出塗鴉與時代交會的意義。「塗鴉是血液或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街頭塗鴉創作者鴉王(簡稱)這句話,令我思考許久。他的繪畫風格大膽、強烈,利用噴漆及畫筆,在台北鬧區的牆壁、電線竿等處揮灑色彩;片中,路人對他的畫作觀感不一,有人認為是趣味、藝術,但更多人認為是種反骨、恐嚇性的象徵。對我而言,此為一種表達,新型態的畫作與制式的設施相互對應,像是一種符碼,暗示著這個時代已悄悄產生變化。對應短片趣味性地開頭,被攝者將這些街頭塗鴉,稱為「外星人」的傑作,口語滿是詼諧和趣味,我想,被攝者並不希望有人真要探究源頭和動機,似乎是想讓社會的流動感、神秘感得以延續下去。
以我自身經驗思考,塗鴉是每個人的天賦,不論使用的媒材是否為畫筆,人們與生俱來就會「生產」出一些圖像和故事,只是隨著成長,塗鴉這種隨意、沒有邊界和規則的行為,逐漸被社會化埋沒。所以我挺認同,人在成長時,某種程度也在經歷退化。社會追求固化、安定,學校即是典型固態社會下產生的機構,美術成了一門課程,諸多事物和天賦都被制約,好像搞得任何事,都得使用一套形式才能在人生旅途中通關。我出生在民情單調的離島,發展和城鄉形象的塑造、演化相對慢,街頭塗鴉更是極為少見。直到我小學畢業典禮,第一次到台北西門町,看見滿滿人潮和繽紛密集的商家,才真的大開眼界;我同時也注意到街頭塗鴉,當時走下遊覽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充滿繽紛塗鴉的高樓商家,因為對於房子成為「畫布」一事太新奇,甚至與同學和房子合影。對當時的我而言,那是種潮流、繁榮的象徵。
但隨年齡增長、獨身來到台北後,才發覺那曾經認為「酷炫」的塗鴉,好像並沒那麼標新立異,反倒有股孤獨、孤身掙扎的感受。短片裡有句鴉王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簡體字像是不被理解的年輕人,你看得懂,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他的塗鴉有時會摻雜簡體字,多數路人的觀感皆為不以為然,像是簡體字早已被眾人習慣,可攸關地域性或政治立場,又覺得簡體字與繁體有著妙不可言的差別,就算我接受、與它共存,但並不代表我完全的接納這個「與我不同」的存在。這種感受應該多數擁有自我意識的年輕人也有,畢竟身處在變化迅疾的時代,卻被無數傳統和僵化的框架制約著,處於兩難間的年輕人,總有感到同溫層狹隘、沒辦法融入群體之共感。當我憶起這個感受,突然間覺得那些塗鴉倒挺真誠,在冷清街道上添加一點自己的情緒,也不期待多少人能看見和理解,就是想以塗鴉顯示自己存在,並證明這個時代正在轉變。
談到時代轉變,《怪咖系列》短片皆符合新時代的風貌,此系列尤以〈多肉女子的存之道〉令我印象深刻。從早期乃至當今,人們皆難以接受群體間、有一個體與大家「不同」;小學時期,班上就常有因為長相、身材而被霸凌的同學,當時其實也不懂什麼叫討厭和排擠,就知道他好像跟別人有些不一樣,但卻從未想過,我什麼時候和別人「一樣」了?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這已是老話重談,但得保有並實踐這個概念卻非常難。
記憶很深的是國中,當時算是兒童進入青春期,開始堅固自我意識等人格的重要階段,卻也滿多人在此時迷失和誤入歧途。當時的霸凌很猖獗,討厭一個人也沒什麼理由,昨天是朋友、今天變敵人的戲碼幾乎天天上演;班上有一位矮小、身材有些肉感的女孩,她的身上總散發一股刺鼻味道,可能因家庭導致他的衛生不良,其實大家都知道這點,但就是有一群人仍抓著這點欺負她,幾乎每天都能聽見污辱的字眼,評論身材、氣味和家庭,兩三天就出現動手動腳,需要靠老師和家長進行調節。現在回想起來,不知道她的心該有多堅強、受多少傷,才能撐完國中那三年。
現在的教育總說,要培養每個人的差異和特長,但當學生滿懷期待和信心邁向社會時,職場卻又不願接納獨特的個體,使富有自我的靈魂,再次回歸順從與單一。也許這就是新時代人們的挑戰,沒有人天生就願意故步自封、限縮自我發展,但現實又是無奈;每當我看著心智年齡較低、保有天真無慮的個體時,都會羨慕,卻又替他們惋惜,因為這樣的條件未必只有小孩,像我的家庭中有自閉症的親人,每當看著他天真爛漫的笑,不知人間煙火的模樣,心中真的滿是快樂地無奈,聽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這確實就是一個無解的情緒。一方面替他開心,因為他不了解這世界充滿負面與歧視,面對他人惡意的嘲笑和排擠,他只會以為別人也和一樣、正開心地生活著;另一方面即為多數人皆可猜測到的,他該如何在這混沌社會生存呢?不懂複雜的人際關係、情緒,該如何「安逸地」生活呢?他從小到大,受到的欺負不在少數,很多時候都是親人替他抱不平、感到悲傷,但他卻總笑嘻嘻地安慰著父母,這股傻氣,到底是禍還是福?
社會上除了有身心障礙者等明顯需要幫助的族群,連只是身材、外貌與他人具差異者,都成為了「弱勢」一群。這群人的痛苦可能更加龐大,因為他們有清晰意識、明確知道自己受到排擠和欺凌,此時不免會否定自我,這也是我看〈多肉女子的存之道〉最悲傷的感觸。我也曾因身材而自卑,但事實上我的BMI在正常範圍間,只是因為同儕間有一套對於「美」的定義,使我非常自卑,常在鏡子前看著自己的身體,唾棄並感到失望,因此忽略自己的獨一無二,一股腦地希望成為大家眼中期待的模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挺徬徨,且替自己抱不平,現在較成熟後才明白,美的形式各式各樣,就算追求體態,也能在磨練、改變過程中,展現不同模樣的魅力。
我覺得不論紀錄片短片還是文字等形式,都能從中看出時代的變化,各種媒材皆在進行「表達」,各個創作者利用被攝主角、故事角色,傳達人們與社會連結的改變、演化;像我認為,當代電影越來越著重科技、心靈層面的內容,事實上,反應了當代人們認為當今社會何謂「重要」,與未來的發展走向。我挺慶幸自己能身在這不斷摸索且推進的時代,希望有朝一日,社會能真正落實平等與包容,人們能更加展露自我人格,讓個體的樣態更加多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