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引導‧獨行信主 ——訪盧太太楊敏悅姐妹
「盧太太,聽說妳走入天主教,有一段傳奇?」
「是的,我娘家和婆家都是傳統的民間信仰,家中供奉佛祖、地藏王……等。話說,民國64年(1975年),我在天主教的宏仁診所生老三,產後5、6天回家坐月子,不意竟得憂鬱症,吃不下、睡不著,精神恍恍惚惚,甚至不會煮飯,不會照顧孩子。其間,家中老三因乏人照顧,走失至警察局,最後,只好忍痛送給親友收養。
恍惚一整年,怕出門,怕見人,怕吃魚、肉,全身無力。修女三不五時會來看望我,我跟先生表示:「既然我已不會煮、不會拜,乾脆去信天主。」後來,頻頻作夢,夢中聖母示現,指引我一條前行路,一彎二轉,一涼亭,要我把亭中的一盆玫瑰花移進屋內。
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包括家人,我決志尋找天主。第一次到教堂,無人,徐國禎神父告訴我:「星期天才有彌撒。」還記得那是11月初5,星期天,我終於進入教堂聽了彌撒。當晚,一夜好眠。連續參加4、5次主日彌撒後,奇蹟似地,心頭的煩悶竟獲得釋放,整顆心得到寄託、安頓。不久,在先生的同意下,當年,我受了洗!
先生先把家中的佛像清理乾淨,神父再為我擺上十字架、香爐、掛對聯。從此,我在家中早晚一炷香,拜天主、拜祖先、祈禱。民國68年(1979年),我們家遷臺北三重,我把十字架、香爐也帶到臺北,並依照神父的指引,到大同北路的天主堂,繼續維持周日上教堂的作息。」
「盧太太1975年受洗,信仰長路接近50年,處身於民間信仰濃厚的金門鄉親社會,其間,曾徘徊猶豫過嗎?」
「沒有。」
「那麼說說妳和神父們的機緣吧!」
「神父們都是很好的人,自奉節儉,樂於助人。在金門,我由范普厚主教、徐國禎神父領洗,遷臺後,也與他們保持聯繫。我曾到淡水八里拜訪過范主教,帶著一群孩子,一路吵吵鬧鬧,范主教還安慰我,健康的孩子才會吵鬧。徐神父年老退休於輔仁大學,我也帶孩子去看望過他,參加他的殯葬彌撒。
至於三重的神父,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正發神父,他也是位節儉的好神父,曾經以一個饅頭過了一個年。聖誕節前後,我們會宴請親友、神父來家裡吃飯。」
「盧太太長年虔誠事主,帶給家庭的影響如何?」
「我長年敬拜天主、信賴天主,不求富貴,只求兒孫健康平安。除了周日彌撒的奉獻,每年聖誕前夕,我還會奉獻一台彌撒,感謝天主一年的保祐。
我4個孩子也都在金門受洗為教友,老大盧志明尢其虔誠,也是長年維持上教堂的習慣,他熱心教會奉獻,並承擔教會的電腦工作,曾在三重教會當過一年的會長。母子同事天主,我感覺很平安、很喜樂!」
「盧太太,由金門到臺北,妳和教友的互動有不同嗎?」
「都很好!不論金門、臺北,都有一些很好、很熱心的教友。只是我在金門的期間較短,和教友的互動不多,僅熟識幾位老教友,如李太太、Lisy……。反倒是在三重,透過『家庭祈禱』活動,和教友間的往來較多。我們在教堂娶媳婦,也全靠教友熱心幫忙。尢其是好姐妹鄭雅雲,她不但幫我們作媒婆,1996年還和我結伴到羅馬朝聖14天。」
「看得出來,盧太太的個性相當隨和,能隨遇而安。那麼,妳和非教友的相處,尢其是金門鄉親,會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生阻礙嗎?」
「也不會,大家彼此尊重。因為個性羞澀,我自己雖虔誠事主,卻不敢隨便開口邀親友上教堂,所以四、五十年來,沒有帶引過任何人入教。」
「除了聖母入夢指引入教堂的傳奇,盧太太還有其它的宗教感應嗎?」
「還記得赴臺初期,我們家族合作建築事業,妯娌們要共同負責工地每月的拜拜。有一次,我已準備好魚、肉、雞三牲,夜裡卻突然作夢,夢到白衣飄然的聖母,指示我只要拜天主、聖母,不必再殺雞殺魚。從此,對工地拜拜,我只出錢,不再處理供品等事。」
事奉天主四、五十年如一日,我們在盧太太楊敏悅姐妹安詳的臉上,看到平安、看到喜樂,也看到她專一事主後一家的平順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