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歲末年終

發布日期:
作者: 劉紡菱。
點閱率:864

北風橫掃過山巒,如雨落般的吹散在山間的石階上,那還存留在樹梢上的槭楓葉,也由先前的深綠轉為黃褐,再由黃褐轉為酒紅。
偶而幾天的陣雨,有時又會再現藍天,此時,隱隱約約的可見,有如棉花糖般棉絮狀的浮雲,飄散在天際間,十分的美麗與壯觀。
走進了山間的古厝村落,東北季風就像是個不利索的老人,它呼嘯的穿越了村莊裡每一個北邊的窗櫺,然後又莽莽撞撞的穿過了廳堂,它七零八落的亂掀起了日曆的扉頁,日曆就這樣被它搞得歪歪斜斜的躺在樑柱上,很明顯的可見,那差參不齊又微露出農曆的頁角,是今年的那些節日?阿嬤見狀,一邊整理收拾著,又順便看著日子,阿嬤瞇著吃力的眼神,無意間看了一下,農曆的「冬至」是那一天?然後掐指,不知在算計著什麼?不一會兒,她便騎著單車,獨自往隔壁西村的方向離去了。
每到這個季節,村子裡,早已過了秋收的季節了,阿嬤一定是趁著過年前的空檔,去隔壁西村打工了,她去幫忙醃漬些醬菜,也順便替家裡賺些過年的加菜金和紅包錢,然後再去約嬸和姨婆,一起下山進城裡採買些過年的用品,以免年關將近,人潮擁擠,百物齊漲。
阿嬤那個年代的婦女,都具有「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的特質。在阿嬤的一生之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每天怎麼盤算安排好家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照顧好兒孫,這才是婦女們,應盡的本分。
而到了歲末年終,也是村子裡最忙碌的時刻。
「過年」,不僅是自家事兒,還是娘家和婆家,兩村裡的大事兒。
那時我們年幼無知,物資又缺乏,過年「穿新衣,戴新帽……迎財神,放鞭炮,看廟會,鑼鼓喧天,舞龍舞獅,很熱鬧……。」這種景象,有時只能在兒歌裡才看得見。吃好料理,領壓歲錢,那可是期待了一年,但未必能實現,有時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倘若今年風調雨順,田裡的農作物大豐收,那家中必然會有慶賀,相反的,如果今年田地欠收,那阿嬤為了不讓我們這些孫輩們失望,也就只能拆卸下,家中老舊不堪使用的棉被,將棉被裡的棉花取出,再配一些平時阿嬤替人做裁縫時留下來的碎布,拼拼湊湊的為我們,做些長褂棉襖,當做是新年的禮物,至於那年長輩給我們的紅包錢,也得轉交給阿嬤,再由阿嬤分配給阿母,替我們繳交下學期開學的學費。
但每年過年,大家無論今年收成如何?過年在村子裡,還算是件非常熱鬧的節慶。
從「冬至」起,便陸陸續續的開始,家家戶戶都像比賽搓湯圓一樣,我們這群孩童,常會好奇的去看誰家做的湯圓又大又圓?誰家秤出來的斤兩數,重量最重?最後,我們這群孩童們就會因嘴饞,四處去討湯圓來吃。這代表著:「天增月,人增壽」,我們又將增長了一歲,也許我們吃了又大又重的湯圓,那距離長高長大的日子,就不遠了?
其次是「尾牙」,到農曆十二月十六日這一天,便是今年最後一次祭拜土地公,那天村中當頭家的人,必定會宴請員工吃晚餐,以答謝員工這一年為頭家工作的辛勞。
但在咱們村子裡,為了大家能和諧、平安的過好年,就取消了「白斬雞」雞頭對準誰的這道菜,在以前這種習俗就表示:「雞頭對準誰,誰明年就不必再來替頭家工作。」而在我們村子裡,是由頭家發送每位員工一盒壽桃,象徵著大家「年年健康長壽」,每年都可以繼續為頭家工作,這也算是一樁皆大歡喜的好事兒。
再者,接續的是「送灶神」,這一天對阿嬤來說,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她一早起床,就紛咐家中的媳婦兒,準備牲禮、燒金,然後放鞭炮,恭送諸神升天,還要煮些甜湯圓,讓灶神傳好話至天庭,讓家中明年比今年更好,直到大年初四,才能「接神」回來,到那時又有許多接神的祭拜儀式要準備。
送完神後,家家戶戶開始忙著做年糕,這時是我們做孩童的最期待的時刻。從屋裡到大廳堂外,都擺著浸泡的糯米木桶,等待用石磨磨成米漿,再裝入大的粗布袋之中,然後有些用長皮凳或好幾根挑扁擔的木棍,放在上面,壓去多餘的水分,為了快點壓掉水份,我們這些孩童們,就坐在那長板凳或扁擔的木棍上,蹦蹦跳跳的不停的唱著兒歌,當做是蹺蹺板來玩耍,阿嬤見狀,便從廚房裡衝出來,手持著藤條揮舞著,一直吶喊著:「吼!死囡囝鬼!講話不聽,嘜擱來這裡亂啊!再這樣,阿嬤就要打人了!……」我們這群孩子便嘻鬧著,一哄而散,再跑去家門外玩耍。
直到幾天後,被壓成了乾燥的米粉後,阿嬤和家中的媳婦們,又忙著裝鍋再加上一些佐料、調味料和「香蕉油」,一一的放入蒸籠裡炊,這些「粿」製作過程十分的繁瑣,最後還得挨家挨戶的去發送給平常貧困的親友們,這表示吃完年糕後,人人在事業上都可以「步步高升」。
最後到了「除夕」那天,除了要大掃除,除舊佈新,下午還要祭祖,祭祖「辭歲」後,就是全家「圍爐」的時刻了,此時外地的異鄉遊子,都會紛紛趕回家來吃年夜飯,這就表示我們這一家人終於團圓了。這一天也是阿嬤和家中的媳婦們最忙碌的一晚,除了要招呼著廚房內的菜色和菜量,還要注意著因天氣寒冷,桌上正在吃的飯菜是否已涼了?還必需回鍋加熱?總之,村子裡每家都是從大廳堂忙到廚房,裡裡外外的都是人聲鼎沸,十分的熱鬧。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習俗,都已隨著長輩們的凋零,也漸漸簡化,因為大家平常就可以吃到美食,所以也就不再期待過年再加什麼菜了,而現代人,每逢過年,可以預訂圍爐套餐或到大飯店裡吃年夜飯,也有些人可以利用這段假期四處旅行,也就不再拘泥於傳統的過年方式了,無論用什麼方式來過年,只要大家歲末年終平安,這就便是好年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