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追思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基礎。
點閱率:1,056

我未滿周歲父親亡故,母親改嫁,從小就與祖父母相依為命,約五歲時,阿公開始教我寫毛筆字、打算盤、讀三字經及四書等,我都學得津津有味,能背完三字經,算盤的口訣也是滾瓜爛熟,讀論語還好,讀大學時卻感到難解其意,後來進入小學,這些學習活動只好暫停。阿公打算盤精準快速,年輕時曾遠赴新加坡,替商家記帳而謀生,匯錢養家,年老時仍經常以毛筆替人書寫家信或平安牒去廟拜拜,在我心中好不敬佩。
讀小學時,每逢寒假,都會陪阿公從小埔頭家走路去陽宅附近的太武山邊坡,耙撿乾柴,帶回家作為燒煮三餐的柴火。休息時,他老人家會坐下來,邊抽菸斗邊講故事給我聽,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狄青取珍珠旗或孔明空城計等,都講得有聲有色,讓我興趣盎然,也引起我對通俗小說的喜好。中午挑著乾柴回家時,總會在陽宅的村外休息,購買軋車餅給我吃,我要分給阿公,老人家都推說不餓,如今我也當了阿公,更能體會他老人家的愛孫心切。
民國49年讀完高一,也是因八二三砲戰我隨金門中學疏散遷台寄讀的第二年,利用暑假回金門家鄉探望祖父母,發現阿公的體力日益衰退,每天躺在床上的時間居多,這與我赴台求學前判若兩人,那時候,他老人家每天都會坐在藤椅上看書。為陪伴兩老,我決定休學,並嘗試著農事,舉凡地瓜、花生、小麥及高粱等農作物都依節耕種,中午休息時,我會在小樓上書寫毛筆字,閱讀通俗小說或讀報,晚上吹吹樂器,也曾經在小學代課,遺憾未能謀得一份正式工作而留住家鄉。
民國50年6月19日,我依照平日於上午扶著他老人家起床並出來坐在藤椅上,取一盆溫水與毛巾幫忙洗手與擦臉,感覺到阿公的脈搏相當緩慢,然而老人家並沒說有何不舒服,所以清洗完畢後就扶他回房休息。不意就在回床後不久上了天堂,時年八十有一,讓我傷心不已,從此,阿公的愛遂成為我心中的追思。
送阿公到東珩村外的自家農地上埋葬,與先父墳墓比鄰。這塊農地久未耕作,遂與周圍的其他耕地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樹林,雜草叢生,不易進入,每年清明回鄉掃墓時,只能在這片樹林外舉香膜拜,前年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墳墓尋獲並加以整修,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我如願以償(請見2019年7月5日金門日報副刊尋墓心情)。由於墳墓有部分位於公有土地上,必需丈量並申請購置,前些時日特地回金門地政局繳交墓地所佔的公有地價,等過戶妥當後,就可以在這片樹林中尋找。今年清明節前,在兒時玩伴奕資族叔的熱心協助下,替我在後浦頭的大廟求得動土佳日,當天請來怪手,破土開挖,很快就找到阿公的墳墓,感嘆僅能撿到幾根長骨與頭顱,回想當年送阿公入土到目前完成撿骨,恰好六十年整。就在原來的墓旁,將骨甕埋葬並立碑,完成一個新墳墓,同時也將先父的墳墓整修而使之煥然一新,了卻心中的一件大事,期望阿公與先父在天之靈安息,讓追思永存在我的腦海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