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紙傘詩情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得勝。
點閱率:1,390

在日本、中國、泰國清邁、台灣美濃、三義……等文化氣息豐郁的古城鎮旅遊,總會看到古典繽紛的紙傘,裝飾、實用兼具。尤以深具優雅文化底蘊與迷麗地方色彩的日本千年古都京都和中國西湖最令人著迷。每當看到這些饒富典雅韻致的紙傘,就引發我的思古幽情,眼前即如電影淡出(fade out)淡入(fade in)般浮現好些紙傘風情的名片經典畫面--。
「白蛇傳」中的「雨中借傘」,背景是西湖如詩如畫的湖光水色,雨的線條、傘的嫵媚、情的浪漫,以及環湖垂柳依依,站成一排排揮袖的古典詩情……架構成一幅嫏嬛仙境,旖旎得如仙似夢。
雨中紙傘尤為日本電影傳統美學,日片經常可看到雨中渡頭、柳岸、孤舟……船中撐油紙傘的男主角漸行漸遠,渡口撐傘送別的女主角仍凝目遠眺,身旁垂柳迎風如舉袂……情境、氣氛盈溢詩般的柔情,「野菊之墓」即是。
至於雪中紙傘,又是另番淒美意境和冷峻悲情,譬如氣質紅星岩下志麻的青春名作「五瓣之椿」,飾演一心執意為父復仇的她,每當殺死一個曾害父親的男人,即擲下一朵紅豔如鮮血的紅椿(紅山茶花)於雪地,接著在雪花紛飛中撐開一把京都紅紙傘,踽踽獨行於深夜闃寂長巷,瀰漫冷豔、淒清、悚慄的氛圍與詩情。
有一年櫻花時節去京都賞櫻,到了金閣寺,粉紅緋櫻紛披,倒映閃耀金光的金閣寺清淥水池中,豔麗得教人屏息,才憬悟三島由紀夫名著「金閣寺」中那個年少和尚,為了金閣寺的永恆之美將之焚燒的心態、情境……忽見水中漣漪晃動著一身著妍美和服、手撐紅紙傘麗人,待水紋平復如鏡,清晰映照麗人,一陣驚艷--恍若浮世繪走出的絕代佳人!以致不敢抬頭直視,僅追逐水中影像,讓自己也步入華麗畫境與詩情。
再轉往清水寺,經二年坂、三年坂石階,夾道繁櫻掩映,時見穿著典麗和服、手撐彩繪櫻花紙傘的都會嬌美粉領族,踩著古典步履,人花交相映,曼妙窈窕,回眸一笑或僅一望,皆風情萬種、詩韻連連。
遊賞清水寺後,來到修竹猗猗成拱的嵯峨野,又見身穿優雅和服、手撐胭脂紅紙傘佳人,姍姍嫚嫚自綠煙翠霧竹林走來,如走出一幅幅畫、一首首詩,彷彿是從「源氏物語」步出的古典佳麗,磁石般吸引眾人的眼光,不忍離去。
在這千年古都漫漫而遊,不知不覺來到嵐山,忽然下起雨來了!躲在一間藝品店屋簷避雨,雨中的嵐山櫻花美景,襯托來來往往撐傘行人,分外詩情畫意……無意中發現這家店有賣油紙傘,一時附庸風雅也買一把,付錢時才心疼,好貴!不過這把彩繪櫻花的油紙傘的確美,藝術無價,就當藝術品賞玩。
誰知一走出店門雨就停了,買了這麼貴的紙傘就這麼收著?心有未甘!沒雨也撐開傘,一陣春風吹拂櫻花樹,幻化漫天花雨吹到傘上又翩翩飄落,多綺麗、浪漫的風華,只不過撐傘的人換成美女才有詩情。
走在這仿自中國唐朝長安棋盤式格局的京都,倏然間我彷彿走入唐詩的時空隧道,眼前浮漾的是--渭城朝雨,拿起油紙傘送別好友元二西出陽關的王維吟詠:「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於芙蓉樓送辛漸去洛陽的王昌齡,撐起油紙傘一路叮囑辛漸:「洛陽親友若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還有在迷濛密雨中,撐著油紙傘連夜送別李曹的韋應物亦吟誦:「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個個情深義重,足可與〈詩〉教--「溫柔敦厚」相輝映。
啊!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唐代,送別和現代不知有何不同?許是多一層暮雲春樹之情吧!在那個沒有酸雨的唐代,所下的雨和現代不知有何不同?許是多一份浪漫吧!在那個低汙染的唐代,所撐的紙傘和現代又不知有何差異?肯定是多一樣詩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