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戰營憶往
民國八十三年九月間,我從屏東大武營空特部調回金門任職金西師政戰部副主任,當時軍中的政治教育每年固定的有二月份莒光週,七月份保防教育月,九月份軍紀教育月,十一月份三民主義講習班,這些是政戰部每年例行性的重點工作,另外一項比較特殊的工作,就是接辦寒、暑期「金門戰鬥營」。猶記得在五○年代我讀初中的時候,每年的寒、暑假經常會在馬路上看到數十部軍用大卡車一部接著一部,急馳呼嘯而過,車上載滿很多年青的阿兵哥,還有漂亮的阿兵姊,當他們車隊通過村落路口時,碰到路人,都會主動向路人揮手打招呼,並高唱愛國歌曲,吸引路人側目。六○年代我讀金門高中時,寒、暑假時學校的教室還暫時充當金門戰鬥營的營地,因此對金門戰鬥營印象特別深刻。
軍管時期要到金門來大都是以勞軍有關的團隊為主,一般人除了抽中金馬獎來金門服役外,其他則較不容易來,寒、暑假金門戰鬥營開辦後,在當時可以說是台灣本島青年學生最嚮往的營隊,尤其是女生更是慕名爭相報名參加,接受不一樣的戰地考驗,金防部也傾全力策辦這個營隊,不但可以快速地拉近大專青年與軍中的距離,也間接鼓舞了青年一波波地從軍報國的熱潮。這個營隊由早期五○年代開辦寒假三期、暑假五期,每期兩百人的盛況,持續到八○年代,隨著解嚴、金門開放觀光、社會多元化後,金戰營的活動也就不再那樣吸引青年學生了,到了八○年代寒、暑假也僅能各開辦一期,且均未滿額,由早期以大專青年為主到後來開放滿十六歲的高、國中學生及社會青年皆可以報名參加,直到民國八十六年後金防部也就不再接辦這個營隊。
民國八十四年我任職金西師政戰部副主任時,奉令接辦八十四年冬令金門戰鬥營,當時這個營隊由金防部政二組承辦業務,金防部所轄大金門地區三個師級單位,金東師、金西師、南雄師輪流接辦營隊,接訓營隊的工作非常繁雜瑣碎,無論學員的食、衣、住、行、訓練課程,特別是安全工作,馬虎不得,不可因疏失而產生意外事件,為了能圓滿達成接訓任務,金防部事前招集相關單位實施協調會,研討行政、後勤支援事項,律定任務編組人員,營主任為當時金防部政戰部主任唐雄飛將軍兼任,我擔任執行官,支援隊職幹部,隨隊醫護人員、伙房班、勤務班、駕駛班、納編人員約計三十人開班前一週進駐榕園幹訓班,這段時間的重點工作是完成營隊精神佈置、環境整理、軍服裝備調借,車輛保養,軍事課程協調,熟悉訓練場地,準備工作就緒後恭請營主任唐將軍預檢。
金門戰鬥營主要的目的是讓學員能充份了解金門戰鬥精神,親身體驗軍中生活與軍事訓練的要旨,執行官負營隊成敗之責,因此我把重點放在生活設施的改善,每日晚間定時供應學員熱水浴,伙食保持熱食力求衛生可口,課程設計以軍事項目為主,輔以戰地軍經建設重要景點,果真吸引了學員們的情緒。
當時金戰營是搭乘交通船來金門,活動時間概約十天,第一天配合船班進港,營主任率領辦班幹部親自到料羅碼頭接隊,並由軍樂隊吹奏歡迎歌曲,場面熱烈感人,營主任致歡迎詞後,隨即編隊乘坐軍用卡車一路開往榕園幹訓班,營本部所有辦班人員早已列隊在大門口夾道熱烈鼓掌歡迎。
第一天的課程是認識環境,編成兩個中隊,每個中隊再編為十個分隊,由中隊長帶隊從寢室、浴室、洗手間、福利社、餐廳、禮堂、交誼廳、醫護站、集合場等巡視一遍,一切比照軍事管理實施服裝禮儀示範、內務整理示範、教唱軍歌、互助組安全回報等,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學員們也大都能配合作息,晚間則實施肝膽相照聯誼活動,學員們互相自我介紹,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第一天就在忙碌中但充滿興奮又期待的心情中渡過。
第二天由營主任唐將軍主持開訓典禮,慰勉學員並授旗,緊接著到金西師后園排參觀據點戰鬥及防護射擊,學員們分成三組,第一組操作步槍,第二組操作對空四管五○機槍,第三組操作對海五七戰防砲,最後實施據點群戰鬥及防護射擊演練。下午則參觀馬山觀測站,為距離大陸最近的哨站,退潮時僅有一千公尺左右,站內有馬山喊話站及五百倍望遠鏡,電視掃描器等,可眺望大陸圍頭灣一帶海岸景況,學員們興趣盎然,爭相目睹大陸河山景物。晚間則實施戰鬥聯歡晚會,學員們自編自導、自唱自演,充份展現才華橫溢,充滿了青春氣息,頓時幹訓班營區充滿了少有的熱鬧景象。
第三天的課程是戰鬥教練單兵攻擊,學員們到達前埔教練場,由南雄師支援教官先做安全提示、課程重點講解、單兵攻擊實兵示範,緊接著將學員分成二十個班,並就地實施偽裝,依序受領命令後發起攻擊,攻擊前進中,當敵砲擊時,學員就地臥倒並迅速戴上防毒面具,遭敵側防機關射擊時,學員要通過二十公尺低絆網用匍匐前進,通過濠溝、高、低欄、獨木橋等重要障礙,考驗學員膽量,最後發現敵人立即投擲手榴彈、發起衝鋒、單兵格鬥、心戰喊話、攻佔目標、插上國旗,全程概約五百公尺,此時學員已大部氣喘如牛,滿身大汗,值得終身回味。下午則走訪瓊林地下坑道,了解因戰時需要,挖掘地下坑道指揮所,充滿戰地的濃厚氣息。晚間則實施緊急集合,訓練學員緊急應變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