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札記》從流浪教師談起
又見鳳凰花開,又是莘莘學子的考季到了。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各種攸關學子前途的考試紛紛出籠,舉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大學入學指定考試、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聯合甄試,都是勞師動眾,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尤其是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的聯合甄試,更是有志於教書這個行業的準夫子夢寐以求,盡全力想獲得的高尚志業。
就目前的教育現勢來說,由於師資培育已趨向多元,現在,不僅傳統的師範院校,可以依法培育師資,就連許多公、私立的大專院校,也紛紛依法奉教育部核准,開辦教育學程班,有計畫的培育師資人才,與師範體系的畢業生,彼此間作良性競爭。
以前師範體系畢業的同學,只要一畢業,就可以如願找到一份教書工作,而這一份工作,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現在可不然了,根據一份正式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每年應屆的師範畢業生,大概只有百份之七十五左右,可以在第一年考取正式老師,如願一圓夫子夢,順利的達成教育下一代的遠大目標,而其餘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自然是被非師範體系畢業的學生給排擠掉了。
本縣的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聯合甄試,近日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如所預期的,今年的聯合甄試,共有四百二十八名台、金考生報名,國小部考生一百八十六人,幼稚園考生二百四十二人,預定要錄取國小教師十五名、國小代理代課教師三十六名,幼稚園教師八名、幼稚園代理代課教師廿六名,共計八十五名。
據我個人的觀察所得:近年,普遍存在的怪異現象是,幾乎每一年,都有三萬名左右,分佈於全國各個角落的準夫子們,就是一般所謂的「流浪教師」,都想擠破頭,爭食名額極為有限的教師大餅,試圖一圓他們教育英才的美夢。這些人,他們已經習慣於南征北討,從台灣本島的南部到中部、從中部到北部、從北部到東部、從東部到澎湖、馬祖、金門等離島,都有他們揮汗如雨的身影與足跡;在這裡面,有許多人,是同時報名好幾個縣市,然後,再比較那一個縣市的錄取率比較高,再決定到那個縣市去應考,他們寧願花費為數不小的報名費,也要跟各路英雄好漢,爭一日之短長。
這幾天的金門日報,有關教師聯合甄試的新聞,可以說是大熱門,每天報紙一到,大家都搶著閱讀,好像深怕自己的某一位親人上榜了,而自己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昨天的一則有關報導,我看了幾乎要流下眼淚:
在這一則由記者莊煥寧先生所報導的新聞當中,有如下感人的一段,容我原原本本的抄錄如下:
「為期三天的金門縣九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幼稚園教師(含代理代課教師)聯合甄選初選與複選工作,在昨日中午圓滿告一段落,中正國小受委託辦理此項聯合甄選作業,身兼甄選委員會主委的中正國小校長張峰德,雖然,其父親病重住院,但依然與工作人員,為了圓滿、順利辦好此次甄選作業,而堅守崗位,工作之餘,再趕往醫院探望父親,醫院與學校兩頭跑,身心壓力相當大,直到前(十二)日其父親病危去世,張峰德才暫卸下這項重責,其認真負責的態度,也受到工作人員的敬佩。」
誠然,近年來,地區在辦理類似的聯合甄選工作,都贏得了普遍的尊重與信任,像張校長峰德兄這種公而忘私、認真負責的態度,應該是要公開表揚的,輿論的報導與讚揚,可以說也是實至名歸,請容我在此一畫蛇添足一番,表達我個人的敬意與謝意;我個人認為,張校長的表現,就是地區試務工作,受到全國肯定的最佳例證。
這幾年,地區的兩所較大型的學校│中正國小和金湖國小,輪流辦理國民小學暨幼稚園教師聯合甄選工作,無疑地,他們的責任是既深且重的,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盡力做好試務工作,做到零缺點;他們也只有一個宗旨,那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這兩所學校的工作同仁,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每一年都做到了,而且,幾乎年年做得無懈可擊,實在是不容易。
唉,時代真的是不同了,我們的思想、觀念、心態,有時候,可能也需要有所調整了,想當年,教書這個行業,是如何的吃香與風光,但是,曾幾何時,教師這個「頭路」,雖然,依舊有人汲汲營營,試圖入行而後快;但是,不容否認的,也已經有人開始另作評估,是否該打退堂鼓、望而卻步了。
哦,我想起了杜工部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我想,經過這些年師範教育的變革,師範體系的重新洗牌之後,衝擊最大的,應該是立志為人師表的準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