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咱的俗語話》母親的俗語話續篇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2,086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曾寫「母親口中的俗語話」一文,在閩南語用字部分,承蒙許丕華、陳長慶、黃振良先生多方指導,方能成篇,在此深致謝忱。

「母親口中的俗語話」,顧名思義,這些俗語話,必須出自母親口中,且為母親所了解,並能靈活運用,絕非抄襲得來,以保持其傳統特色與韻味,因此,平日即抱持「守株待兔」的態度,只要母親不經意地脫口而出,我便欣喜若狂,如獲至寶,隨即記下,累積數則之後,茲再彙整成篇,一則分享鄉親,一則就教鄉賢。

記得孩童時期,每在吃飯不慎嗆到時,母親便會拉起我的小手,邊拍邊說:「一二三四,著加截無代誌」,因為吃飯嗆到,表示有歹代誌要發生,拍過之後,便會化為烏有。若無人可幫你拍,亦可自拍牆壁,口中說著:「打壁,無影跡」,也有化解惡運的功效。

每當眼皮跳的時候,母親便會用兩指輕拉眼皮,口中說著:「正(右」目剉,左目ㄕㄨㄚ(結束),好事來,壞事ㄕㄨㄚ,觀音菩薩來翻撥」,唯恐眼皮跳動是不祥之兆,祈求菩薩協助化解。

若是長了針眼,母親便會拉起衣襟的一角,直觸針眼部位,反覆念著:「襟有尖,目沒針,:::」,用此方法治療,不必就醫,即可自然痊癒,真是神奇。

萬一腳麻痺時,口中就要念著:「腳痺哥,腳痺嫂,無人摸,自己好」,隔了一陣,腳就不麻了。

吃飯時,怕小孩不守規矩,正餐草草了事,急著吃零食,母親便說:「呷甜呷鹹,會臭腳鼻黏」,以此嚇阻,孩子害怕生瘡,只好作罷,雖不合科學,但不失為另類的教育方式。「飯粒沒扒乾淨,會娶貓某、嫁貓尪」,小時深怕將來配偶是麻臉,總是吃得乾淨如洗。這與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陳之藩的祖母要求:「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有「異曲同工」之效。

母親俗語,以家庭方面居多,茲再逐一列出,「多子(或個)多業,少子(個)澀疊(快活)」─早年一般家庭大都清苦,養兒育女即成重大負擔,往往因為生太多養不起而送人撫養,即使勉強自己養育,也是苦不堪言,故而生少的人家,生活較為快活好過。

「有家就有業,無家卡澀疊」─結婚成家,傳宗接代,固然是人生歷程與傳統任務,但為此而疲於奔命,勞碌一生,反倒是單身貴族,無家拖累,一生逍遙。

「贅子餓死父,贅媳婦餓死大家(婆婆)」─「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人多互相依賴,或是推諉塞責,最後反而成空。本以為多子多孫多福氣,童稚時承歡膝前,長大後各自成家,無人理會,活活餓死,怎不令人唏噓。

「好子好 ,壞子不如無」─生養到優秀子女,父母臉上有光,以子為榮為貴;然而一旦生養到不好的子女,惹是生非,敗壞家聲,這類子女,寧缺勿濫。

「一某無人知,兩某見笑代」─娶一太太,夫妻二人,相處融洽,不會吵架,因而無聲無息,無人知曉,但若娶妻納妾,也許一山難容二虎,或爭風吃醋,或為其他細故,糾紛不斷,爭鬧不休,終致淪為左鄰右舍茶餘飯後的笑柄。

「要嫁人擔蔥賣菜,不嫁人相佮尪婿」─民法規定「一夫一妻制」,那是近代的事,以往一個男子三妻四妾,極其平常。一夫一妻,即使工作勞苦,生活困頓,但能同甘共苦,相愛一生,也是幸福美滿。但若數女共事一夫,即使錦衣玉食,一呼百諾,卻因丈夫非專屬,愛情須分享,也不見得事事稱心順意。

「娶某只忙一工,娶小姨著忙一世人」─古人辦理婚事,與今相仿,忙碌一天,約可了事;然而娶了小妾之後,若與大某水火不容,則後續糾紛,身為丈夫的,可能要花一輩子也處理不完。

「娶某大姊,卡好坐金交椅」─娶比自己年長的妻子也許因為成熟穩重,懂事體貼,照顧丈夫,無微不至,因而比較幸福。

「一年媳婦嬰,二年媳婦精」─剛進門的媳婦,宛如新生的嬰兒,純潔可愛,由於剛踏入一個新的環境,一切生疏,故而乖巧聽話,對公婆唯命是從;嫁入第二年後,一切進入狀況,熟悉老練,厲害似精。

「一年是媳婦,二年是師傅,三年是話堵」─承接上句,剛進門的媳婦,謹守分際,對公婆晨昏定省,百依百順。第二年已熟練一切,足可為師,不必公婆傳授指導。第三年是話堵,應是「堵話」之倒裝,大概是為了押韻,亦即不再凡事順從,而是據理爭辯,甚至反唇相譏。這二句應是站在婆婆的立場,似有嘲諷責備意味。

「不孝媳婦三頓燒,有孝女兒路里遙」─媳婦即使不孝,但基本的家務,仍不敢偷懶;料理三餐,應不成問題,然而女兒遠嫁夫家,鞭長莫及,即使孝順,也因路途迢遠,不能隨侍在側。

「呷甜甜,乎妳生後生(兒子)」「喝乾乾,乎妳生卵巴」─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自古已然,從婚禮喜宴中,可窺一斑,吃顆糖果,喝杯茶酒,也要回贈一句賀辭,但只祝生男,不賀生女,見到親友生男,則道「恭喜」;若是生女,僅說「也好」,男女之別,差若天壤。(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