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活札記》升學的旅程

發布日期:
作者: 朱儷文。
點閱率:848

終於卸下了高中生的身分。

從近年來的教改聲浪,到近日大學指定考試因敏督利颱風所造成的種種爭議,縱使新聞媒體大肆報導,社會各界強烈抨擊,但是影響最大的仍是我們這些考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過我們的想法,考慮到我們的感受,我想只有我們這些置身在「減輕學生負擔」口號下的莘莘學子感受最深。

我是第一屆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開始施行下的白老鼠,當年在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態下,只能盡力準備。雖然,我順利的進入金門高中就讀,但是我知道的是我的程度與台灣大多數高中生的程度相差甚大,就連校內同學的程度也參差不齊,相差懸殊。金門高中固然有優秀的師資,可是在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下,師長們再怎麼努力,傾囊相授,我們所能學到的絕對不夠。程度好的同學,可以多閱讀許多其他的輔助教材,加深加廣,依舊有優異的表現。但苦的就是我們這些中等程度的同學,進退兩難的窘境,高中三年我過得很辛苦。

打從升上高一,繁雜的課業就逼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不是個聰明人,大都會地區的學生,可以尋求更多元的管道獲得補救,但我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的吸收。記得第一次段考的成績,只能用慘不能忍形容,我慌了!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導師認定是我不用功,可是對於高中突如其來的大量課業,我真的不知所措。

心中暗暗決定,高二的我一定要跳脫這種繁亂的情況。我加倍認真,更用功努力,一路上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小心又錯過了這年學習的機會。終於,我的成績有些許進步,然而高一時基礎的不紮實,使我沒辦法有更傑出的表現。

升高三的暑假,我告訴自己,我高中兩年的成績並不是很優異,所以必須比別人更珍惜這一年。從暑假開始,就強迫自己每天都要讀書,那怕是一點點也好,尤其在自己最弱的英文科上,更是不斷的加強。準備考試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為目標而努力,日子過得極充實。

考完學測,所面對的就是一連串的考驗與挑戰。我很幸運的經由推薦甄選通過台中師範第一階段的成績篩選,但是,後面的過程才真是膽戰心驚啊!

首先,必須準備學校所要的備審資料,自傳、讀書計畫、競賽成績、幹部表現,在短短的一個星期要準備這麼多的東西,我拚命的趕,蒐集各方面的資料,並利用電腦繪圖設計了精美的封面和豐富的內頁,還不忘在內容上一次又一次小心檢查,深怕遺漏了什麼,或是多寫了什麼。我一直到截止日的最後一刻,才到郵局寄出。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面試了,我所推甄的科系還加有「筆試」,這是大多數的學校科系所沒有的,因此,我在準備面試的過程中仍需要讀很多與課程相關的書,媽媽還透過以前任教過的學生,幫忙介紹了一名該科系的學姊,她給了我不少的建議和資料。終於到了要面試的日子,我跟母親千里迢迢的跑去台中,為了大應這場戰,我們還提前兩天到學校。學姊先帶我們看了學校的環境和考試的教室,隔天我們就在圖書館閱讀該科系的相關書籍,並請媽媽充當教授,模擬教授可能發問的各種情況。

考完了,筆試的申論題,都離我準備的不遠;面試教授的奇怪問題,也都還能夠順利應對。放榜了,我終於如願以償上了中師社教。

比起其他同學,我幸運很多,早早就上了大學,不需受到七月指定科目考試的折磨。看到了許多同學,在面臨指考前,除了認真準備考試,還需承受家庭壓力,甚至為了有更亮眼的表現,離鄉背井,去台灣上衝刺班,再加上自我的期許,實在苦不堪言。

前幾年高中開放教科書版本,不再只有從前國立編譯館一種版本,但這樣反而使我們在準備考試時困難度提升,就像一個無底洞,永遠都沒有讀完的一天,這就是減輕同學的負擔嗎?再看看整個升學的過程,多「元」入學,購買簡章、考試報名、選填志願、面試:::等,都要花錢,設想家庭環境較差的學生該如何自處,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環境嗎?

事實上,靠我一個人微薄的力量對任何事也無法有什麼改變,只是又看到如今社會對指定考試在颱風天硬是舉行沸沸騰騰的討論,有所感受,希望不管教育當局如何決定,請真正重視、尊重我們這些考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