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週記》假日見聞二帖
阿公的話
帶兒子們到中正紀念堂玩,孩子們在大廣場上跑跳餵鴿子玩猜拳,旁邊有個約莫五、六歲陌生的小男孩也高興的加入了,他的阿公在一旁含笑看著。
來了一群聽口音應是日本來的觀光客;有位歐吉桑叼著香菸吞雲吐霧後隨手把菸蒂往地上丟。「我們老師說抽菸會讓自己和別人咳嗽生病死掉,而且你亂丟垃圾更是不對,你應該把它撿起來丟垃圾桶。」唸小二的大兒子立即上前「指正」了那個歐吉桑。
歐吉桑聽不懂示意導遊翻譯,「他是日本來的人,聽不懂你說的話啦!」導遊沒有為歐吉桑翻譯反而有些怪兒子多事似的。
「跟哆啦A夢一樣是日本的喔?他跟胖虎一樣壞,他怎麼可以用菸來『陷害』我們的空氣不好,害我們生病呢?」兒子激動的說。
「::::」歐吉桑這下聽了導遊翻譯後,用不以為然的表情又說了些話。
「他的菸是在台灣買的,誰叫台灣要賣菸給他,他當然可以在台灣抽菸啦。」導遊的語氣顯得不耐煩,想儘快「打發」這個多事的小鬼似的。
「一個好的導遊不只要引領觀光客了解觀光景點的風景、人文;雖說你們的工作守則可能是『顧客永遠是對的』,但人說『入境隨俗』,這裡本來就是禁菸區,你的顧客做了不恰當的事你卻沒有提醒、制止他,無形中使得他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你還想要用似是而非的說詞來應付他人的指正,你這個導遊不合格!」原本在一旁看著的阿公對著導遊有發話了。
「:::::」阿公用日語對著那位歐吉桑說了好長的一串話。那歐吉桑聽了臉色有些尷尬的對阿公又是「嗨!嗨!」又是鞠躬的並且彎身撿起了菸蒂;導遊訕訕的帶隊往他處去了。
「阿公你跟他說什麼?他就有改過了」。兒子們在他們離去後圍著阿公好奇的發問。
「我告訴他『我曾在日本買了一套做沙西米的專用刀具;如果我用這套刀在日本殺了人,難道我可以說日本人賣我刀當然也是殺人共犯!這套刀具可以做好吃的沙西米也可以殺人,好壞完全看使用者的用心;在台灣買的菸並不是就可以在台灣不顧別人感受隨意抽菸和隨處亂丟菸蒂。』何況讓一個小孩子糾正還不知悔悟實在是真丟臉。」阿公的譬喻令人嘆服;一樣東西沒有絕對的好壞,端看使用者的用心,若不能因地制宜,再好的東西都可能變成傷害人的工具啊!
他們是畜生
帶兒子們到公園玩耍,連著下了這麼些天的雨,公園裡的花木受這些天的大雨影響有些小小「受創」,清潔人員正努力的整理清掃。
六歲的小兒子踩著滑板車到處「探險」,忽然傳來一聲驚呼:「喂!小狗狗你不可以在這裡大完便就跑走了。」原來是有隻漂亮的小狗兒在草地上留下一坨「黃金」了。此時走近一位女士抱起了小狗「你不可以,但是牠可以。」那位女士坐下了公園的休憩椅,「優雅」的輕撫著狗兒一臉大言不慚的說。
「為什麼?我們老師說狗狗如果大便了,牠的『狗狗媽媽(狗主人)』要幫牠清理乾淨才不會被別人踩到弄髒別人,為什麼這個『狗狗媽媽』說可以呢?」小兒子納悶地一臉不解的回頭問我。
到公園遛狗,任由狗兒把公園當做天然廁所,狗兒大便完了她也不處理還口出此言,這樣的思維和行為怎麼對呢?我皺起了眉,卻也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兒子。
「因為他們是畜生啊!」大兒子停下滑板大聲的為弟弟「解說」。
「是喔?這樣啊!『ㄔㄨ ㄕㄥ』?就是可以隨便大便的意思喔?那牠的『狗狗媽媽』也是『ㄔㄨ ㄕㄥ』嗎?」小兒子似懂非懂的看著那位女士;另一旁有其他的遊客聽了「若有所悟」的笑出聲了。
「喂!小鬼!不要亂講話」那女士有些惱羞成怒的說話了。俗話說「打狗看主人」,看來兒子罵狗也似乎罵到主人了。
「唉!讓細漢囝仔教示還不知見笑,卡輸一個囝仔,後擺牽狗出來散步要記得帶塑膠袋才有衛生。」一旁的清潔阿伯幫忙掃起狗屎後,對著那位女士說完又遞了個塑膠袋給她,結果她悻悻然的起身走了。
我知道大兒子最近正閱讀關於「家禽、家畜」的課外書,「畜生」二字只是看到書上形容動物時的字句,並無罵人之意。我為兒子們解釋「畜生」、「牲畜」這三者在使用上有極大的差別的,雖這句在大人耳裡的「雙關語」在此時有「童言妙懲惡行」的作用,但我並不希望孩子因一知半解,而在無意之間口出傷人之言。但願那位女士能聽懂;也給所有愛狗養狗的人士一份提醒:公園絕不是狗兒的天然廁所,遛狗時記得要為狗兒準備清潔袋處理「黃金」,如果做不到,那就真的「卡輸一個囝仔」,那就有可能被娃兒們歸類為『ㄔㄨ ㄕ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