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窗晨語》「家庭」與「學校」之爭
閒置了整整兩個月的寧靜校園,一日之間,因為學生的開學,而重新又活潑、鼓譟起來了。偌大的校園裡,但見人來人往,老師們忙進忙出的,張羅著開學的準備事宜,這時身旁總也少不了一雙雙帶著些許好奇的眼神跟進跟出的,他們也想為這已夠忙亂的開學景象,湊點熱鬧,盡點一己之力。雖然孩子能幫的忙儘管有限,但只要一想到他們那股認真的模樣,我總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陣微笑。開學了!一切好像都似從前那麼的順利,但:::一股不易為人所察覺的暗潮,卻在深處醞釀、發展著,讓人不由得要不寒而慄起來:::。
當了廿年的教師,從一個「三把火」的導師,經過起起落落的歷程,雖然不管身兼哪一種教師職責,但都是盡心盡力的把每件事當「事」做。雖然隨著年歲虛度,馬齒徒增,自己的能力已大不如前,但至今對教育的「三把火」,仍是如廿年前那般的熾熱與旺盛,能讓「教育火苗」燃燒不滅的原因無他││有這群可愛孩子的歡顏鼓勵,更重要的是││孩子背後明智家長的支持。
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是家庭與學校共同的責任。孩子沒有家庭細心的照育,學校老師的教導未能發其效;孩子沒有老師費心的指導,家庭父母的呵護未能竟其功。雖然常自嘲已屬「LKK」邊緣的我,對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研究,雖然未若年輕一族的新穎、多變。但與家長的關係一向和諧,緣於注重親師「溝通」,更在意「講清楚,說明白」的原則,個人深信唯有老師和家長都有站在「同一戰線」的理念,兩者都體認是教育的「共同伙伴」,我們孩子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這股洶湧澎湃的暗潮已蓄勢待發,讓這個首當其衝的導師││我,百感交集得無以復加,好似一場「官兵捉強盜」的好戲正要上場,姑不論誰是官兵?誰是強盜?這場戲的結局,用鼻子想也知道,它絕對不會是場「皆大歡喜」的喜劇收場。只有落得臺下看戲的人,有的暗中拍手叫好,有的低頭頻頻拭淚,但不管是哪家「歡樂」?哪家「愁」?無辜的孩子卻是這場「好」戲的最大輸家。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行,今年已是第四個年頭,從過去老師「花露露」││認識不清,到現在家長「霧煞煞」││一知半解,其害人之程度實在不淺,姑不論其褒貶成敗,它「挑撥離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責任歸屬,卻是人人有目共睹的。實施初始,常聽到的聲音是:孩子帶回一大堆的學習單,是在考學生?還是在考家長?四年了,再次聽到的聲音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太短,教育職責是老師?還是家長?太多不同的聲音,讓深知箇中道理的人,真是啼笑皆非,欲哭無淚。
中國自古即是依「法」行事的國家,沒「法」無以立,尤其是被公認為最單純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是無「法」難以行事。就九年一貫課程實行伊始,多少教師以為要自編教材而莫名惶恐,因為無「法」可依循,就可見一斑。擅作主張的「創意」發明,在自古被「傳統醬缸」醬得七葷八素的中國人中找不到幾個,尤其是學校中兢兢業業的教師們,更是無人有膽擅改「法」而發揮「創意」的。
學校中九年一貫低年級的課程節數,完全是依「法」而定的,一週二十幾節課的安排,擺明除了課堂老師的教學外,家庭也要負起孩子的教學責任。雙薪家庭的孩子,課餘之時何去何從?如何安置?身為教師的是可以理解家長的苦楚;但老師每天像上戰場般,教學兼保姆打雜,又有多少家長知道?一個人即使有再強的能力,也總有精力疲乏的時候,誰能保證教學的品質不會因此而大打折扣?何況當老師盡心盡力在「教學」的神聖工作時,卻被當成是在幹「小偷」勾當時,還有多少老師不會因此而感到心灰意冷?沒有家長的肯定與掌聲,「教育的火苗」焉能不熄?焉能不滅?
住在山裡的孩子說:「太陽是從山的那頭升上來的。」住在海邊的孩子說:「太陽是從海的那邊升起來的。」太陽只有一個,山裡的孩子和海邊的孩子,卻終日為它的升起而擾攘不休;孩子只有一個,學校和家庭卻為了他的教育職責歸屬而大演「官兵捉強盜」,真不知聰明的編劇家,打的是哪一個算盤?想的又是哪一條妙策?又如何讓「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出現大逆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