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童年往事
可愛的長孫,他只有三個月大的嬰兒,抱他放在床上,讓他自行的動或睡,我們全家人坐在周邊,此時,大家以聊天打發時間,年齡大的談一些小時候渡過農業社會生活情形,年輕者聽了我們所談童年時代的生活,與今作比,完全不同,那時候物資缺乏,民間生活很痛苦,所有糧食,完全靠自己耕種的農作物來糊口,因多者田地不夠,所產之物,都不夠吃,又金門地方,亦無水利,住在一個靠天下雨的農村地,實在很難維持生活,那時候所住的鄉村,無電力,無自來水,沒有公路,也沒有車子,人民從早晨起床後,就馬上到山上去做工,一直到太陽下山,天也已經暗了才回家,根本沒有什麼休閒活動,只有累了,就上床睡覺,天亮醒了,又開始工作了。一年忙不停,要等到過農曆的春節,大家才有五天的休閒假期,那五天,家家戶戶貼門聯,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吃豐餐,一年的辛苦,只等這五天,話雖如此,還是要比較有錢的人才有辦法吃好一點,穿新一點,沒有錢的人,還是穿舊的,吃壞的。那五天,想多吃一點東西,尚須依靠祭拜祖先之煮物,收場之後,全家人就有吃的享受了,所以大家很喜歡過新年,尤其是小孩子,有吃又有玩,但有些成人就未必然,有些擔當家庭的成人,因經濟困難,過年雖好,反而痛苦,因小孩子要買新衣服,家庭要買食用品,有的一家孩子生太多,所以家庭生活負擔不起,因之過年期間,小孩快樂,成人痛苦。
余憶童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內,金門被日本占據,老百姓很痛苦,小孩無學校可讀書,平日無鞋子可穿,出門無車子可坐,吃也不飽,穿也不暖,根本不是人過的生活,因大家都窮,家中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供人偷,若有事要出門,門也不必關,雖然小偷進來,也是空手回去,無論室內、室外、門口、路邊,也沒有人看管,看起來好像是個「世界大同」的社會,真的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謀閉而不興」的大同世界,根本無物可搶,無貨可偷,有謀閉的人,也等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但話說回來,出生在那個時代的童年,雖然物資缺乏,吃不飽,穿不暖,而吃空氣和喝水,照樣會長大,物質生活雖缺乏,而精神生活尚得樂,因為有家庭的溫暖,有鄉人的和氣,窮苦之中,彼此照顧,與現在的工商社會作比,在人情味,那時候的貧窮生活與現在的富裕生活,實在是精神勝於物質。
那時鄉村童伴,因為無學校可讀書,無老師可教導,就成了一群野孩子,三五成群,到處亂跑,隨心所欲,從家裡跑到鄉村,從鄉村跑到野外,有時去游泳,有時去爬樹,有時去捉蟬,有時玩救兵,有時玩打仗,有時玩賽跑::::所有舉動,都不給父母知道,若被得知,會受打,會被罵,其實,小孩的狡猾,也騙不過父母的智力,不按時回家吃飯,身上的衣服都弄髒了,或是游泳回來的皮膚,檢查一下,馬上就會知道的。這些有父母失管教的孩子們,以當時的環境,很容易變成野孩子,原因是異國占金門,他們不會管你老百姓是死是活,所以做亡國奴的人民,實在夠可憐。有識之士,認為這個鄉村人,都是家族人,因之,就發起捐獻,請一位私塾老師來辦一所私立學校,學生有的私費入堂,有的補助入堂,若當時沒有那些有遠見之人士發起辦私校,金門被日本侵占管制,教育若再斷層,延至今日,可能全部文盲,也就是不會像今天進步的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