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海防的日子
金門西半島海岸的美麗景觀,充滿了內涵,應該是遊客們最嚮往的健康休閒處所,古寧頭戰場之紅土斷崖、古寧頭喊話站、慈湖每年冬季數以千隻壯觀的鸕鶿、浯江溪口的紅樹林,更是金門自然生態的珍寶,包括海茄冬、水筆仔、彈塗魚、招潮蟹、鱟等,前來覓食的黑面或白面琵鷺,后豐港夏季的栗喉蜂虎,成功、尚義白色海灘的海蛤,國家二級古蹟的文台寶塔,鬼斧神工的翟山小艇坑道,確實是假日休閒最佳的選擇。
退伍近五年,時間充裕了,加上兒女們均已長大赴台求學發展,假日可以悠遊帶著內人,大膽前進海邊,採海蚵挖蛤仔,留連忘返,回想過去軍管時期要求「禁區拘捕,海灘射殺」,大部份海灘佈滿地雷,種植有刺植物,大部份海岸線在軍管時期,沒有通行證是不可以隨便靠近的,否則會遭到衛兵拘捕送辦,進入海灘線甚至會遭到衛兵格殺勿論;現在也都能隨意參觀進出了,每次路過西半島,看到那些曾經親自參與慘淡經營的海岸據點,如今隨著部隊的精實裁撤,據點簡併,眼前所看到的據點大都已廢置,甚至撤屋還地,找不到原來的據點,少部份則交由海岸巡防總隊接管,睹物思情,想起從前,我曾為它投入過多少心血汗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洗禮,如今終於功成身退,放下身段做一個平凡的老百姓,與世無爭,不禁讓我有著一份驕傲,也有些許的自我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時代畢竟過去了,如今軍校學生的素質顯著提升很多,小兒子今年從中正預校國中部畢業,預校規定要參加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達二百三十分以上始可直升高中部,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民國六十七年,我隨著部隊由桃園下湖基地移防金門,駐守金西守備區東坑旅浦頭山營,防務自慈堤海岸線至金城雄獅堡一線綿延約五公里,我連駐守在湖下三么據點,擔任海防第一線據點的守備任務,負責據點工事經營並監控金烈水道的航道安全,不可讓大陸漁船任意闖進,如有大陸漁船闖進,必須按戰備程序實施警告射擊、驅離射擊等,並在戰備之餘著手規劃整建中山室、廚房及衛浴設備等工程,這段時間仍處於單打雙不打的國共對峙狀態,每逢單號晚上七點至九點不時會聽到對岸的砲擊聲,那時單號晚上不晚點名,吃完晚飯後就必須回到碉堡內躲砲彈,不可以到室外隨意活動。
當時據點內弟兄仍不時會流傳哨兵摸哨,班哨晚上睡覺時耳朵被水鬼割走,夜間有不明人物向營區丟擲石頭,山頭有不明燈火閃亮好像在跟對岸打暗號連絡,村落小店串演仙人跳等傳聞,似是而非,人云亦云,影響弟兄的心情造成不穩定,再加上部隊生活枯燥單調,不能回台休假探視親人,加上當時資訊不便及種種管制措施,靠書信連繫情感,緩不濟急,很多弟兄在情感上發生兵變,因此士兵自裁、暴行、酗酒滋事打架、逃亡等情事時有發生,為了穩定弟兄情緒,重點就是在官兵生活設施的改善,諸如福利社、養豬種菜、改善伙食、配合節慶舉辦團康活動、早、晚實施體能訓練,充實中山室書報雜誌及康樂器材等,讓弟兄有紓解情緒壓力及發洩體力的地方及時間,再輔以三至六人編成一互助組,讓弟兄們生活、學習、戰鬥在一起,確實發揮了互助組的功能,暫時穩定了弟兄情緒,平安渡過了戍守海防的日子。
浦頭山營湖下連監控慈堤海岸至下埔下金湯港一線海防的守備任務,兼管漁船及漁蚵民進出港哨檢查,據點所有工事,兵舍均要地下化,地上物僅有大門衛兵崗哨及中山室,平日均要做戰場經營及據點戰鬥演練,帶著弟兄頂著凜冽的東北季風,開戰壕、挖散兵坑、種植瓊麻、仙人掌、九重葛等有刺植物以加強防禦工事。猶記得有次師長黃幸強將軍帶著參三科參謀無預警到達湖下連據點,實施戰備突擊檢查,剛好連長張振經上尉返台休假,我當時是連輔導長代理據點指揮官,接獲大門衛兵通知後立即前往迎接師長並報告目前連上正在實施戰場經營,隨後參三科發佈作戰計畫附件二生效,請問據點指揮官如何處置?我接獲命令後立即指示傳令運用警報器發佈演練狀況,指揮弟兄實施演練,弟兄們均能熟練的立即全副武裝進入陣地,就戰備位置,師長看到據點弟兄戰備狀況演練熟練,即指示一些重點,諸如工事偽裝、衛哨兵訓練、越界大陸漁船處理、官兵情緒疏處及生活設施改善等,便驅車離去。頓時我才鬆解了緊張的情緒,當時師級部隊編制有一萬多名官兵,平常要看到師部長官機會不多,好在我們均能依照平日戰場經營的訓練,弟兄們均能瞭解據點的戰備任務,並熟記衛哨兵一般守則及特別守則,好加在沒有因為連長不在而讓師長留下不良的印象。
當時連部駐守湖下三么據點,慈堤兩拐據點駐守一排,湖下三兩據點駐守一班,負責湖下漁蚵港哨檢查並管制漁蚵民下海採蚵捕魚作業時間,連部每日晚上要派一組潛伏哨在慈堤附近隱密處埋伏值勤,以確保慈堤橋頭安全,防止不明人士滲透破壞,連部軍官分上半夜及下半夜編組實施巡查。慈堤長概約五百五十公尺,在民國五十八年間由當時駐守在金西守備區的長城部隊以兵工自建,工期約一年的時間構築以圍海築堤而成,是地區最大的人工鹹水湖,連結了環島西路進出古寧頭南,北山至湖下直達金城市區的交通網路,慈湖與海相通,因而魚蝦豐富,附近林區鳥類豐富,周圍的低漥溼地水鳥群集,目前國家公園已規劃為賞鳥景觀區。
每當夜間巡查衛兵及潛伏哨值勤狀況,總是會聽到慈湖的海浪濤聲,雖然夜間看不到,但卻聲聲震撼心胸,得以藉此壯膽,眺望滿天星空燦爛,在當時燈火管制的時代正好可以充當夜間的自然照明,有利觀測慈堤海面動態,加上慈堤海灘中一根根矗起的軌條砦,在海水漲潮退潮的沖擊下,一沒一現,營造出一股神秘魅惑的氣氛,更加深了衛兵潛伏哨的警戒心。
如今兩岸情勢緩和,慈堤上已看不到衛兵潛伏哨值勤警戒的蹤跡,那寬廣筆直的慈堤隔海與大陸廈門相望,大陸漁船更有恃無恐的越界捕魚、炸魚,甚至走私物品等,偶而見到海巡人員的機巡追趕,仍無法根除海上漁民的交易情況,有賴西岸相關單位協商一化暗為明的管理機制,不再你抓我走,共創雙贏局面。
戍守海防三十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共同奮鬥的伙伴也隨著部隊移防、輪調、退伍,而各奔前程了,大多不再相見了,假若有機會相見,想必大家都已是頭髮斑白了,牙齒鬆動了;如今金門開放觀光,進出金門不再有層層管制,而且有一群人喜歡來金門,急於尋找他們當年戍守經營的據點,但願有一天能彼此不期而遇尋找那段曾經共同擁有的戰地軍旅生涯,不知他們是否健康,永遠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