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情懷》一副棺材
懵懂孩提時期,尚未入學就讀前,夏天的中午,是農村珠山兒童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光。因為夏日酷熱,農夫必須在早晨五、六點鐘曙光微露的時候趁早出門種田,忙到十點過後就要準備收工回家休息。因為,十一點以後至下午三點是陽光最炙熱的時刻,農人雖然頭戴斗笠稍有遮陽的作用,但是仍然擋不住烈日的曝曬,如不避開,很容易就會中暑倒下來。所以,中午吃過午餐後需要睡個午覺,到了三點以後再出門下田耕種,直到七點之後夕陽西下,才踏著疲憊的步伐走回家,洗過手腳沖個澡,再和家人一齊享受一頓辛苦勞動一天之後的蕃薯簽配菜脯。吃過晚飯,一家人便帶著小板凳到門口埕去坐地納涼,小孩子一邊聽著父母親談論田地農作的事情,一邊纏著祖父母講古和繼續昨天未說完的故事。鄉間的夜晚靜謐,不但會聽到蟲鳴鳥叫,還能看見蟾蜍青蛙一起跳。仰望天上,滿天星斗,祖父母便會教我們尋找北斗七星的位置,告訴我等明天必然是風和日麗的晴天;倘若天空烏雲密佈,星月無光,明日將會是陰、雨天,屢試不爽,此種觀察星象和預測天氣準確無比,農家子弟從小就能學習熟練。乘涼到十點鐘,夜深人靜,大家才回到各自的房間上床睡覺。此種農家生活的寫照非常規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均屬如此,極少有所變化。只有冬天的作息略有調整,此因冬日寒冷,農夫大約在早上八、九點鐘,太陽已經露臉後才出門下田,中午十二點回家吃午飯或者由家人送飯到田埂上吃過,不用休息,又開始下午的耕種,直到五點太陽下山,便須收拾農具回家,要不然冬天的黑夜來得快,一會兒就看不到回家的路。
所以,夏天的午後,「大人們」都在午睡,連屋裡的雞鴨貓狗也熱昏了,顯得有氣無力地吐舌頭消暑。卻是我們這群精力旺盛的兒童呼朋引伴,相招在村子裡到處穿門越戶閒逛的時候,真是空間無限,可以大展身手。因為,在白天的鄉下是門不閉戶的,屋內屋外沒有一處是我們不能夠進出的。有一天中午,我們第一次逛進「牆圍內」月裡婆仔的護龍,牆圍內是一棟傳統閩南建築的二落大厝,加上右手邊的護龍。大厝是出租給住在后浦的「北仔」老劉,前落開設理髮店,老劉親自操刀,剃頭、修臉、洗頭均由他一手包辦,珠山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因此村中的男人,不分大小和老少,如要修理頭髮和鬍子,可是少不了老劉的那兩把理髮刀與刮鬍刀。老劉的那一手頂上功夫端的是嚇嚇叫,只要經過他的刀鋒修剪過,無不顯得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後落開設撞球店,那是專門為駐紮在村裡的阿兵哥提供娛樂設施,村人可是消費不起此種高級娛樂,倒是可以充當觀眾,站在一旁免費欣賞「兵仔」的球技表演。屋主月裡婆獨自一人居住在護龍仔,護龍有自己出入的大門,客廳和房間,與大厝的院子中間也有一道門相通。那天當我們闖進護龍,我因個子小跟在最後面,等我剛踏進大門時,說時遲,那時快,突然看見走在最前面的童伴驚叫連連,掉頭往外衝出來,邊跑邊對著我說:快走,快走。我心裡很納悶,想起月裡婆年紀約莫六、七十歲,身材瘦瘦小小的,平日看到小孩子都是和和氣氣的,從未見過她生氣的時候,難道她會罵人、打人、趕人走開嗎?我不大相信,想看一看究竟,就繼續往前走幾步,到達客廳前面才向右轉頭一看,哇,嚇死人!只見客廳內用來祭拜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的「長案桌」旁邊,竟然擺了一副紅通通的棺材,而且是豎立起來,不是平放著。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