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話說國語文
近來,每次用國語和孩子們交談的時候,每每都讓孩子們取笑我國語發音不標準,每次總是訕然而笑,無言以對,尷尬不已,例如飛機的飛、西風的風字等,真的讓我好生懊惱,為什麼就是會發音不標準呢?心裡頭總是暗自警惕,自我要求,以免再淪為孩子們取笑的對象。
最近這十餘年來,國家廣設大學,大專院校一間接著一間設立,行專、空專、社區大學相繼應運而生,為全國有心向學的百姓和學子們,提供了一扇吸收、學習新知的大門,有時候自己想想,是不是也該再去進修,充實一下自己的智能呢?可是慵懶成性的我,思之再三,總以書到夠用即可,自己是什麼料,自己有幾兩重,自己清楚,來敷衍搪塞自己,至今,進入大學、專校的滋味究竟如何,我仍是無緣體會;古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誠然斯言,像現在的我,有時候心中思潮起伏,諸事紛至沓來,想要把它抓住的時候,想要予以記敘的時候,總覺得力不從心,力有未逮矣,然而,看著現今的社會,各項專業領域確實需要各種人才來投入、研究和創新,但是,在專業凌駕一切的時候,有多少人曾經回過頭仔細想過,基本國語文能力的學習、具備與運用呢?
最近,報章雜誌閱讀的結果,常有一些國語文相關科系的老師、教授,常常談及學生國語文能力愈來愈差,不是錯別字連篇,就是成語引用失當,並深以為憂,個人心中深有同感,實在是心有戚戚焉,然而,之所以會有後學子弟國語文日差的情形發生,究其原因,實在是其來有自的呀!看看現在的某些電視頻道,有什麼「張老師教臺灣話」、有什麼「臺灣母語教學」的什麼三十母標、十五公標,搞得學生頭昏腦脹,一心只想創造台語、教導台語,好像國語是毒蛇猛獸一般,亟欲去之而後快,君不見,某政黨人物,上至主政者,下自全體黨員,不管是上何種媒體,千遍一律,說的都是台語,好像說國語是一種恥辱一樣;只是他們是否有真正用心想過,在教導人民學習台語,偏棄國語,去中國話的同時,是否台灣的九族原住民、客家人,和金馬的閩南人,都要戮力學習自己的語言就好呢?到時候,要用那一種共同的語言來溝通呢?個人生長在金門,是道道地地的閩南人,自小學起學習國語文,可是我的閩南語依然流利,不輸國語呀!並沒有因為我學習國語而荒廢呀!由此可見主政者之心是可議的,令人不敢茍同的。
再者,現代人一心只想學得一技之長,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所以老師、家長、學生,都只往專業領域鑽研,以致完全忽略了國語文的重要了;記得民國六十六、七年的時候,筆者仍然服務軍旅,擔任排長的時候,一位本連的預備軍官,是大學畢業生,且是熱門科系的高材生,可是其所書寫的書信,個人觀後的結論,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不忍卒睹」,錯、別字連篇矣。再看看現在的電視,可以說是深入每一個家庭,無遠而弗屆,其教育的層面是既深且廣的,是上自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要接觸的媒體,而其中的電視新聞,看到下緣所標示的內容話語時,你仍會感歎,還是錯別字連篇,或用辭不當,就舉最近幾天的電視新聞為例,當報導羅太太事件的時候,其內容為:羅先生關愛之情,溢於「眼」表,將「言」字誤用為眼字;報導高雄市高鐵預算時卻寫道:高鐵預算暴增「進」900億,將「近」字植為進字;報導父母尋找離家出走的子女時,其內容卻繕寫為:某某負氣離家出走,雙親「協尋」多日無著,將雙親「尋找」多日無著,錯用為協尋多日,「孿」生兄弟的孿字,卻寫成「鸞」鳳合鳴的鸞字;另外,農曆七月鬼門開,家家戶戶祭拜好兄弟,電視台人員訪問祭拜孤魂的社團單位時,其人答稱:「聊」表心意,而電視台所用的字卻是「了」表心意,凡此種種錯失,實在是多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由此可知電視服務業本身工作人員素質之差,及主管機關是多麼的怠忽職守了。
現在的電腦族,所謂的新新人類,遣辭用字,更是喜歡用諧音字取代正統文字,以致最後當需要正常用詞與字的時候,都無法使用正確的字詞和語彙,個人深引以為憂;雖然個人所學有限,國語文能力亦不好,每次書寫文字的時候,也常有錯別字,但自己也時常要求自己多看兩遍,力求正確,減少失誤;願政府相關單位、家長們、師長們和同學們,大家一起來重視和改善這一刻不容緩的國語文危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