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念真情》天涯海角若比鄰
─「戰地美麗女老師」迴響
今年,金門日報副刊開闢了一個「老照片說故事」的專欄,我把壓在箱底的寶找了出來,有一張照片,是唸金門高中時,全班到太武山遠足,那時是軍用大卡車支援充當我們的交通工具,剛好有一張是高二導師劉璧如站在大卡車上的美麗倩影,我目前服務於國家公園,對於戰役文物的保育頗為用心,所以一方面和大家分享我們從戰地文化走出來的那一串歲月,一方面藉此希望可以和老師重溫學生生活,因為畢業後一直沒有再和老師聯絡,因此不知老師的近況可好?
照片刊出很久了,卻沒有獲得迴響,我也就漸漸淡忘了,讓人意外的是九月中旬,接到一通電話,先問我的姓名,我道是,對方卻又問是藍茵嗎?我有些疑惑,但仍肯定的說是,對方於是公佈他的姓名,原來竟是高中同學曉能,他的聲音爽朗而活潑,我的思緒一下被拉回高中時代,彷彿我們是那一群青春的孩子。
曉能說他在馬祖的地方法院(後來才知道他是院長哩!真是與有榮焉!),我聽了有些失落,因為今年七月我們業務考察才第一次登上馬祖列島,有些懊惱自己消息來源不夠豐富,竟然擦肩而過,錯失了同學相會的良機,曉能說起自從讀了我那一篇「戰地美麗女老師」之後,因為我公開徵求劉老師的近況,所以他很用心的找了好幾個月,終於找到已退休的劉老師,並且約了台北的同學九月下旬的週日一起和老師會面,他約了清河、思榕、萬達、樹東、國禎和文俊等。
我接了電話,有太多的驚喜和感動,更迫不及待的是,從曉能那裡要了老師的電話,立即撥電話給劉老師,我們彼此都很激動,滔滔不絕的談著當年,我說記得那時有一次和老師一起去尚義醫院看牙齒,我還「種」了一顆牙,在五○年代算是十分新的科技,我說那顆牙仍然很盡責的照顧我,讓我可以品嚐各種美味,我談畢業後的工作和家庭,談著金門的種種變動,我還說要寄一本自己寫的新書送老師,我說了一些留在金門工作同學的近況,我建議老師有機會再回金門看看,老師問我們有沒有辦同學會?我想想覺得印象中沒有,有機會應該發起來辦個同學會,好好話當年!老師已從景美女中退休,居住於台北市,我想有機會到台北出公差,一定要專程去看老師。
十月初,曉能再次來電,一方面談起師生會的快樂和歡愉,約好的同學只有國禎和文俊臨時有事未到,他說劉老師還帶來當年班上所有同學簽名送她的紀念冊,我已經沒有多大的印象,沒想到老師珍藏得這麼好,聽了覺得好感動,好像把當年那一份師生濃厚的情誼都給叫了回來。
曉能另一方面告訴我在馬祖日報,讀到我發表的作品「海島的信仰」,那篇是七月馬祖行回來所寫下的感懷,可以在當地的報紙發表深感意外和驚喜!更開心的是有曉能同學這樣忠實的讀者,自己何其幸運!當然更要感謝金門日報為我們搭起橋樑!曉能答應要把馬祖日報寄來給我,我則趕快寄了自己的書和曉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