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咱的俗語話》好個俊逸的「一」字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890

曾經到過一座廟宇,香火鼎盛,座山崇偉,明堂開闊,左右環抱,蘊含一股威靈顯赫之勢,但見一付對聯,相信只要稍諳世事良心不泯者,都會感到深受震懾,醍醐灌頂。上聯是:「萬端為惡,焚香頂禮焉有益」,下聯是:「一心誠敬,入廟不拜亦何妨。」神明之前,不必虛情假意,矯揉造作,在眾人前,故裝虔誠狀,為善為惡,自己最清楚,瞞東騙西,最後是自己承受。好個「一心誠敬」,能如此,無論待人處事,發展事業,必能屢逢貴人,避凶趨吉,化阻力為動力,扭劣勢為優勢。所以,「孽」是自己造,「福」必自己求。

有一次與鄉彥許明呼、蔡清森、許金龍、董漢根相約在台北市汀州路「順園」小聚,好友小酌,興起話門開,講天說皇帝,無所忌殫,說起在廈門一帶聽得的一則粗俚:「一姐不比二姐嬌,三寸金蓮四寸腰,買來五六七錢粉,裝出八九十分標。」家花不比野花香,火山孝子,供野花濃妝艷抹,畫花擦柳,扮得標緻模樣,讓人看得會噁心退避。接著是此種景象:「蟳看會吐蟹仔爛(唌也),蝦看會倒彈,田鴿仔(水雞、田蛙)看會跳過岸,羊看   哮,狗看繞田走。」如非直比母夜叉,蟳、蝦、蛙、羊、狗也不至於閃避如電。結論是:「一姐確比二姐好。」人貴知足知福,有福惜福,才能造福享福。

「一」字的俊美飄逸,意境非凡,是展現在數字之上,不論是重量、數量、面積、大小、多寡、容量,只要由「一」字帶頭,感覺、視覺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變化。通常,我們說:「一撮」表示數量不多也不大,如加一個「仔」,成為「一撮仔」就變少又變小了,因為只要「仔」字出現,馬上小一號。「碗」是普通碗,「碗頭仔」就變成小一點的碗了。「一撮仔」如再加一個「撮」字:「一撮撮仔」那就更小,更少了,這種有趣的變化,如由其他數字帶頭,也就完全變樣了,試看:「二撮」、「二撮仔」、「三撮仔」,立即就像是「呆頭鵝」與「大笨牛」。

一枝,是普通大小,一枝仔就小一點,一枝枝仔就是小不點了。

一塊,普通的重量,普通的長度,一塊仔,一塊塊仔就不一樣了。

一點,一點仔,一點點仔,一滴,一滴仔,一滴滴仔;一絲,一絲仔,一絲絲仔;一碎仔,一碎碎仔;身材較嬌小的叫「一羅仔」,「一羅羅仔」的身材就更小了。

一頂:一頂車與國語的一部車,一輛車及台語的一台車,相異其趣,說出口,大家都懂,只是「單位」的稱呼不同。帽子也叫頂,轎、輦、轎、八座(無頂蓋的輦叫八座)的單位都是「頂」,蚊帳在國語是頂,我們叫做「領」。

一領,一件是衣服的單位,沒有特別之處,一襲(音輸)衫,一襲旗袍就典雅多了。

一枝是單枝,一欉是整株,一樸(音抱)是許多生長在一起的草叢樹木(多為喬木),分辨得很清楚。通常不用株為單位。

一行(音件)人,一捧(捧碗的捧)人,就是一群同行、同組合的人。官吏異動,新任官帶一群接班,接收的人,都用「一捧)以表示人多勢眾。

一尾總是指魚類的單位,但較長形的也叫尾,如一尾蛇、一尾土蚓。一隻又不一樣了,有人直接就叫「一隻魚」、「一隻車」,其實禽獸之類的豺狼虎豹獅象牛馬羊豬,才是算「隻」的。不過船艦不像國語算「艘」而是叫「隻」。

一壺、一鼓(一鼓茶、一鼓水),一矸、一罐、一缸、一甕、一硿、一鍋、一盤、一碟、一砵、一盞都是容器,只是大小而已。盞是小酒器,可是燕窩也以盞作為單位,可能形相似。

一港風(大陣的風才夠資格叫港),一陣雨、一汪水、一片樹林,表示比較大,比較多。

一聲,一句,一嘴,一舌表示言語間的互動。

一鄉、一里、一莊、一社、一保、一甲、一鄰、一戶是完整的整數。

一堆、一瓠(比堆還大)、一綑,是許多小單位的聚合。

一身、一擔、一家、一伙大都表示對宗族家庭的責任。一房、一柱(祧)、一宗、一族、一姓表示族親的分支衍派。

半天叫一晡,一天叫一日,一工則是工時的計算單位,不管工程的天數,工作的日數都以「工」為單位,不像台語不分日、天通通叫做「工」。

一生、一世,是開頭也是結局,是起始,也是結束,是完整與全部。

菩薩的神像必稱一尊、一仙,不可含混以免不敬。

一幅圖、一幅畫、一幅字(均音北)是與國語不同之處。(字同音異)

厝的單位「間」都相同,但稱「落」而不稱「進」,前落、後落、一落、雙落(與現今報紙一疊叫一落不同);一把鎖、一柄鎖叫「一片鎖」;一腳一手是四肢,但「一腳」卻是單數,與雙相對,這都極具風土特色。

走筆至此,已痴、已醉,已為「一」字迷,只怪此生不用功,太少親近,才沒有及早發現「一」字的俊、逸、帥、美。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