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藝文的十月
「舞工廠舞團」應邀參加金門文化藝術節演出,於金門文化局演藝廳,展現其精湛的舞技,舞團夙有口碑,加上是國慶假日,大家踴躍前往觀看,絡繹不絕,還未開始,台下早已擠滿了觀眾。
一開始,幽默風趣的主持人先向大家問好,然後介紹了一下「舞工廠舞團」,其成員來自各個不同科系,但是都是一群熱愛踢踏舞的朋友,踢踏舞是一種健康、活潑、愉悅的舞蹈,舞者跳得開心,觀眾也能感受到輕鬆的氣氛,心情為之振奮。在演出中,將示範展現不同踢踏舞的表現風格,讓觀眾體會看看,另外特別邀請了佛朗明哥舞界中「赫赫有名的賀老師」來表演,我們也可看看兩種舞蹈的差別。
首先是舞工廠團員表演的愛爾蘭式踢踏,聽見輕快的音樂,男女舞者拿著洋傘,帶著笑臉,踢踢踏踏出繁複的節奏。一般來說,愛爾蘭式踢踏的舞者在跳舞時,是沒有上半身動作的,雙手自然下垂,貼於髖部,下半身雙腳則保持著交叉的姿勢(即是成四十五度角)。至於實際演出時,加了一些手勢,例如這次有持洋傘、開洋傘等動作,則是為了增加舞台效果,舞者自己設計加入的,往往使演出場面更為豐富,在舞步與隊形的變化之外,添加了許多趣味。舞群整齊劃一的舞步,富於感染力的表演,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接下來聽到的是更為活潑的音樂,舞者的演出也更為自由,原來是幽默風趣的美式踢踏,美式踢踏融合了愛爾蘭式踢踏舞的基本舞步,以及非洲音樂繁複多變的節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以精確的腳步,踢踏出許多切分音的節奏變化,動作上,有許多即興演出,那種不拘常規、任情自在的姿態,使緊張的情緒因此舒放開來,給人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假期,吹著口哨,無拘無束地閒逛那種心情,然而,腳下踩的卻是合拍的音樂節奏,踢踢踏踏,將心中那份悠閒,表現得淋漓盡致。
賀連華的「歡愉調」舞出不同的風味,音響亦明顯有別,原來是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佛朗明哥舞,來自於流浪的吉普賽民族,他們生活經驗是豐富的,感受是深刻熱烈的,所以形成的舞蹈,很能表達各種情緒。賀連華在稍後的示範中,呈現了既可踱步罵人,亦可碎步配合身姿,表現溫柔婉約的風情,可見其舞蹈表情的豐富,可謂是宜嗔宜喜、可悲可樂了。她以充滿自信,抬頭挺胸的傲然之姿,旋轉身體,擺弄衣裙,踏地擊掌,揚手轉指,時而激動,時而蘊含深沉的情感,風情萬種,贏得觀眾熱烈掌聲與喝采。
然後是英式踢踏,這種舞步,有較多的旋轉、滑步:::等,且融合了芭蕾舞優雅的肢體動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舞工廠的團員們,展現出曼妙的舞姿,或是掂起腳來旋轉,或是揚手抬腿伸展,踢踏的節奏切分音變化少些,感覺較規矩,然而舞蹈的優美,是另一種視覺享受。由於動作較矜持典雅,所以英式踢踏常給人一種貴族的氣息,好像紳士淑女的娛樂,歡愉之中,亦不失風度翩翩。
在介紹了幾種踢踏舞的基本類型,以及佛朗明哥舞的獨特風情之後,又有一連串的舞蹈,有獨舞、群舞,以及群組舞的不同方式演出。其中,彭丞佑的踢踏獨舞讓我印象深刻,或緩或快的節奏,皆拿捏得恰到好處,碎步、踱步、滑步::::,製造出各種音響,他的熟練與巧妙,例如間有蹦跳與翻觔斗的動作,節奏卻一點都不偏差,真是藝高人膽大啊!在鏗鏘有力、清脆響亮的舞步中,大家驚嘆於技藝之高超,又能融入其歡樂的氣氛裏。
最後的壓軸,是舞工廠全體團員一起舞蹈,主持人特別介紹,團員們既來自不同領域,有舞蹈、戲劇、音樂::::等不同專長,相聚在一起,便激盪出特異的火花,於是融合了各種相異的元素,發展出創新的音響與舞蹈,就成了這麼一支創意舞碼。注意欣賞,果然不同凡響,舞蹈形式多變,節奏轉換更是變化萬千,舞群間相互呼應,踢踏聲交相重疊,卻繁而不亂,將氣氛帶到最高點。
踢踏舞和佛朗明哥舞皆曾是風靡一時,深受歡迎的舞蹈,沿襲至今,依然精采可觀,令人感動。何況舞者不斷加入新的創意,使得更新與發展不斷,呈現出時代的風貌。這次舞工廠舞團的節目安排,由傳統而現代,呈現各種風格,加上與觀眾解說與互動,使我們對踢踏舞和佛朗明哥舞能得到些基本的認知。而觀看其演出,更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舞動起大家的熱情,使得現場歡聲雷動,掌聲連連,真是一場美好的舞蹈欣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