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活札記》生死遺言

發布日期:
作者: 亦非。
點閱率:829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遺囑是相當可怕的東西,總覺得不吉利,太觸楣頭了。

我個人以為,那只是一個迷思,應以開闊的心胸看待此事。

對於生前預囑,我非常感興趣,其實我早已學習寫了一封,還希望能成為一種習慣,然後隔幾個月再拿出來修改。

大學裡有一堂通識課程──生死學,談的是關於生死大事,從儒、道家生死哲學,醫療進步所衍生的問題,一直到喪葬禮儀、安寧療護、自殺等等問題,皆有做深入的探討與了解。

授課的老師相當年輕,才三十多歲的年紀,但講課的功力卻不容忽視。同學也很訝異,一個大談生死的老師,居然會如此年輕!真教人意外,她們以為,好歹也要有四、五十歲吧!才夠有資格與份量嘛。

一開課時老師便說了:「自己不敢說對於生死能夠看開,上了我的課以後當然也不可能讓你們不怕死!因為我自己也很怕啊,只不過希望能讓同學們對於生死有初步的了解。這堂課重要的是讓你們對於生死有所準備:::。」

怕死,是人的天性,是人就應該會怕吧。可,是人,就會死,這是世上不改的公平,也因此最最重要的是,該如何為死亡做準備?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消極,更甚者有人會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可是我不敢,絕對不敢!我只是體悟到,有時生命無常,誰能夠信誓旦旦說自己能活到古稀之年?大哥同學的死,讓我對自己的生命,無法篤定。這世界多的是天災、人禍與意外,生命總是在瞬間消逝,令人措手不及,無法置信。

我只是在想,倘若,在意料之外,讓死神奪去性命,那我一定會有無法彌補的遺憾!而我的遺憾也有可能是家屬的遺憾。所以生前預囑便多多少少能彌補一些。老師是出自一片好意,原本那是我們的作業,但老師臨時決定不收這份作業,他怕死了明天會上報紙頭條,標題是「大學不肖講師,慫恿學生立下遺言」,因此再三的耳提面命,要我們在下筆之前,多加一條「這只是一份生前預囑,不代表本人即將自殺」,差點沒加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因為老師擔心會有家長告他。最後在一片哀號之中,老師打死不收這份作業,只當讓我們練習,拿回去自個兒「欣賞」。

我很認同他的想法,甚至大為提倡。何以見得?假設我們在突然間不知不覺地離開了人世,那麼若有遺憾該怎麼辦?有些事、話都還來不及對至親交代呢!於是,生前預囑可能是不錯的辦法,至少有什麼遺願家人看得見,甚至能代你完成。

你可以大膽假設,如果自己就要死去了,那有什麼話想對家人說?有什麼事是你尚未完成的?或者,想選擇什麼樣的醫療?什麼樣的葬禮?情感、財產,什麼都可以寫。當然,如果要它在法律上真正生效,只需在上頭寫下預立時間與名字落款。

但最重要的是,必須仔細閱讀你所寫的,便能發現自己想做的是什麼,然後把握我們現有的今生,努力的實現它,這才是生前預囑的最大作用!自己想完成的,若有時間便要由自己來完成才是!寫完之後,隔幾個月後再拿出來閱讀一遍,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的?畢竟,人的心思總是不斷在變動,當初覺得妥當,也許過了幾個月後又認為不妥了。

最後還是要一再強調,這只是我小小的建議,絕無強迫慫恿之嫌,沒有興趣者看了就算了,筆者無心,最怕的是讀者有意了;而有興趣想試著寫寫看的,麻煩請向家人保證,絕對不是想不開!因為,我和我們老師一樣,並不想登上社會版!謝謝大家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