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歲月》秋日陵水湖畔
秋天對於某些人而言,總有淡淡愁滋味,見那夕陽西下就可以體會「金秋」的景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及秋夜星光,又想到「李伯大夢」中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是文人體會到的季節與人生的感受。
位於小金門的陵水湖算是當地的一個大湖了,到秋天湖水漸乾,候鳥來了,湖邊的蘆葦叢總會躲藏一些候鳥在覓食。
我是在秋天到金門當兵的,才過幾天,連隊就大移防,由西宅搬到陵水湖畔的石鼓山,在青岐附近,移防是大工程,有軍卡運補,但個人物品及部分機械仍然要由人工搬動,我們一早就經由八達樓子走烈嶼北線由上林過了高坡下來,公路就沿著湖畔走,在楊厝附近的小叉路上有個石碑寫著「陵水湖」,乍見時是一個美麗的名字。
從此我們晨昏和陵水湖結緣,秋天的晨跑其實是件舒服的事,調和好呼吸,只要跑過三千公尺就不怕再來的五千、七千了,連長某一回大概迷路了,繞了大圈,讓弟兄們跑回來以後永生難忘。但我覺得激情是一時的,細水長流才是永遠的。
有一陣子師部下令各營連早晨都要到東林運動場簽到,由青岐到東林是一段不近的路,但領隊的排長或輔導長有時脫線,跑過幾回之後繞短路回程,竟然派其中幹部跑去東林運動場簽到,他再去吃早餐後坐公車回連上,這種制度也不知哪位軍官想出來的,像砂溪連到東林那麼遠,還有好多地方,每天要去東林簽到實有困難,成效不彰,施行一陣子之後就無疾而終取消了。
有時我們跑過青岐交管哨,到楊厝附近繞小路回來,那裡可以俯視陵水湖,出來公路繞湖畔跑,回來時又分配清掃環境,我常選湖畔這邊,由上林沿途掃回來,其實不過是些落葉,一支竹帚把落葉往兩邊掃,風常常是好助手,從公路上看湖畔上庫村的閩南聚落真美。
偶而遇到小牛隻在路旁的旱地吃草,一副悠閒自在的模樣,那裡的生活步調很慢,比較熱鬧的浯江畜牧場,養殖家禽和水產類。
在烈嶼的鄉下,三天兩頭就除草整理環境,時常有長官蒞臨,吉普車經過湖畔,大部分是到陵水湖南岸的烈女廟參拜或觀光,幾乎不會在我們這種基層連隊停留,我們也樂得悠閒,說真的,在當時,按表操課也不易,隨時有勤務更動,執勤的站哨的,去上課的人不多,真是小班制,就連莒光日,有時坐在中山室看電視的有二十來人算是多的了。因為本連有多位弟兄支援二膽島,聽聞今年底金門六個離島要撤軍,含大、二膽島,於驚愕之餘又五味雜陳,追求和平乃天大的創舉,歷史是人類改寫的,將來會如何很難預料,我當然期望觀光業更興盛,血腥暴力遠離,和平的鐘聲時時響起,這些都操縱在領導者的一念之間。
我們這連隊和百姓有互動的,大概是開商店的店家或開浴室的經營者,例如李伯母也種些旱田,花生、地瓜之類的,她一介村婦在烈嶼這樣的世外桃源的青岐村莊裡,偶然在下哨回連隊的路上相遇,還真像唐詩裡的「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呢!因為她慈母的味道可以令人親近。
公路算是我們的公區,晨昏打掃,那年還種了楓香樹,經十多年來已成蔭,而南岸的烈女廟是地區的信仰地標,她的籤詩和台灣的媽祖廟同出一系,在冥冥之中為眾生指點迷津。
有回遇到一位婦人提著謝籃去拜拜,她由大金坐船來,再搭計程車來烈女廟,我與她打個照面微笑,我說:「阿姆,妳來拜拜呀!」實在是多問,但她親切的說來自大金,我看專程自大金坐船來烈女廟拜拜的人一定不多,倒是後來的觀光客一車車而來,因為這裡有貢糖廠及大陸貨的銷售點,不過遊客多是走馬看花,他們對於這樣的小廟肯定沒有我們在此當過兵的人深刻。我也不是倚老賣老,導遊不要只是放下觀光客買完東西就要開車,除了介紹陵水湖的由來及生態,也讓大家在湖畔走一大段路,感受會更不同。當然要深入體會這些,就要自助旅行,我有時夢迴金門,時空距離雖遙遠,她卻宛如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