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二等兵與將軍
另有機務組,負責開關發電機及電力保養維修工作暨擴音器材的汰換維修。最初金門地區並無發電暨電力設備,因而站內必需自備發電機發電,才能經由電力引發麥克風和長距離喇叭發聲的動力,以達到心戰喊話的目的。
而情報組負責有關情報蒐集管理與發布傳達,每日專聽大陸廣播情資訊息,並逐日向師部心戰官回報內容。另有他連隊一等兵戰士為充員兵,支援站內炊事及大小事務。播音站採輪流值班,每天不間斷對大陸廣播,若有突發事件如外賓長官蒞站參訪隨即暫停其他節目改以喊話播報,若遇天候不佳則暫停播報,中午時段休息午餐,夜晚播報至晚間十一點左右,當然亦有徹夜喊話播報,由於播報員甚為辛苦除每天三餐外,另臨近午夜有一餐為「營養餐」(宵夜),在當時伙食福利已算相當不錯。
每天早晨馬山播音站必播放國歌、國旗歌(駐紮在馬山的連隊就是利用播音站播放的國歌、國旗歌舉行每天的升旗典禮),接著每天乙次的呼台名:隨後播音員喊出「共軍弟兄們,親愛的大陸同胞們這裡是中華民國馬山播音站對大陸同胞、共軍弟兄廣播:::」(以前是毛軍弟兄,相對於大陸播音的「蔣軍弟兄們、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後改為親愛的金門同胞們」)透過豎立在海岬角上的擴音器向對岸廣播。這個特大型擴音器以前是用三腳架架起擴音喇叭,但受到砲彈襲擊一再毀損後來在山頭用水泥豎起長距離的中型喇叭乙座。民國六十年再安裝有八個長距離喇叭,每一個喇叭有十二個音頭,總共有九十六個音頭,每個音頭為六十歐母,輸出功率為五百個功率,聲波可達二萬公尺以外,播音功能極具震撼效果。因為喇叭輸出功率高所以音頭很容易燒掉,所以機務組經常要即刻換修。
自馬山播音站開播以來,投奔來金的反共義士、義胞等其投奔動機十之八九盡是聽到我方金門的電台廣播或喊話站的喊話,而做個人或全家冒死投奔自由來歸的壯舉,這的確是心戰喊話所發揮出的顯著功效。
有一次由大陸福建圍頭駕舟向我方投誠的大陸反共義士在金湖鎮溪邊村登岸,隨即由金防部軍方人員接走,經一番偵訊調查後,該投奔自由反共義士一再聲稱乃是經年聽聞馬山播音站播音節目而興起投奔自由的念頭。當時司令官尹 俊將軍非常高興馬山播音站確實發揮了心戰喊話的功效,就在山外某家餐館宴請播音站的同仁,只見司令官尹 俊將軍和其他將軍星光閃閃、十分耀眼,真是眾星雲集令人記憶深刻。當年朋友服役於播音站擔任閩南語播音員僅是二等兵,其內心真是受寵若驚,直言不敢相信。事後還放了二週返臺特別假以為慰勞。
極富盛名的馬山播音站,在解嚴前早已有無數慕名而來的參訪者,也都留下了令人極其深刻的參訪印象,也肯定了政府政治作戰心戰作戰成功的一面。馬山播音站和地區其他心戰喊話站同為這國共對峙時期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見證。
這裡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關的故事。
據聞八二三炮戰前夕小嶝有個壞分子,人民解放軍一下子沒有看住他,就跑到金門去了。炮戰期間金門馬山播音站一修好,就在播音站點著小嶝的某人名字,說某人你們不要再為共軍賣命了,不然,國軍回來一定要殺你們的頭,要不國軍的敵後工作者也會殺你的頭。一天喊好幾十遍,當時在小嶝的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因為僅是心戰喊話,沒有什麼強制與威脅力量。對峙的年代,炮火連天也好,敵人威脅也好,小嶝的某人就是不曉得害怕,整天無憂無慮的。
另現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出生在宜蘭,本名林正義,自陸軍官校畢業後,即擔任駐防金門馬山前哨上尉連長。民國六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晚間突然離奇失蹤,下落不明,最後是遭金防部以「敵前逃亡罪」發布通緝,迄今仍在追訴期效內。根據國防部事後了解,林毅夫原來就有習慣收聽中國在東南沿海的廣播,有濃厚的大中國思想,失蹤後被證實潛往大陸。這事件曾經掀起極大的波瀾,對心戰作戰與防區守備重重的一擊,也令地區百姓心中驚愕不已。雖屬陳年往事但至今依然具有震撼後的餘溫效果。假使有這麼一天,林毅夫先生能重履舊地,相信林先生將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別有一番滋味點滴在心頭。
民國八十一年(西元1992年)十一月七日正式解除「戰地政務」。自此戰鼓歇了,砲聲遠了,開放大陸探親,開放觀光,小三通航向兩岸不可知的未來,而未來兩岸走向和平亦或重啟戰端,將是中國人又一次智慧的考驗。
曾經使對岸聞風喪膽,使人心鼓舞嚮往自由暨宏揚大漢之聲的馬山播音站悄悄的走進了歷史,不再有心戰喊話的功能,且不對外開放參觀,遊客只能在門外拍照留念了。但曾在此服務過的人們以及所發生的故事將隨歲月時光而傳唱不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