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疏遷時的料羅灣

發布日期:
作者: 歐陽揚明。
點閱率:690
字型大小:

民國四十七年,十月十一日,因中共宣佈金門砲戰停火一週,那時軍事更緊張,原因恐怕中共採用兵不厭詐,來個攻其不備的登陸戰。而政府的措施,是要疏散民眾到台灣去,這一天,我也同母親帶著嬰兒(我的長子)到料羅灣去等船。剛到料羅灣碼頭,我見了灘上之物,我的心裡這樣想,金門民眾疏散台灣,不是撤退,而是進攻,這可能也是一種以退為進之戰略,因為利用停火的一週時間,台灣對金門的補給,不但沒減少,反而拚命增加,除糧食大量補給外,還有更重要的,是補給軍火,我們從海岸走過,看了整片沙灘,都排了滿滿台灣運來的大砲彈。以此推想,停火一週之後,可能還會有更厲害的大戰鬥,這是我當時見景的觀感,也是我一時的想法。

到了候船的群眾中,看了那麼多人,非常雜亂,毫無秩序,所有個人的行李,多數是用挑的,男女老幼,非常混亂。各聚一起的人群中,所看到的,哭的比笑的多,尤其最愛哭的小孩和婦女們,使人聽起來很心酸,或可能有的是搭客,有的是陪客,家人,親朋臨時要離開,難免會依依不捨心情落莫之表態。其中那些無知的小孩,有的哭肚子餓了,有的哭要大小便,有的哭要這個,有的哭要那樣,在那各為逃難的環境下,彼此都是自顧不暇,那有時間再去幫助別人。小孩之亂,家長心更亂,她們要保管行李,要照顧小孩,還要打聽船什麼時間才會到。那些老人,更加可憐,他們行動不便,慌亂之中,無人照顧,我見了那種處境,深感戰爭是罪惡,逃難真勞碌。

我又自想,假使共軍來個兵不厭詐,向這裡打群砲,這些要搭登陸艇赴台的逃難客,於臨時中,不知要躲在何處,這實在是一群非常危險又可憐的難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難民是無辜的,假若雙方主將,不講停火的信用,約期未到,又再開戰,這時候,等於家有防空洞不躲,而跑到這裡來送死。危險歸危險,可憐歸可憐,橫豎是靠天地、靠神明,靠主將的信義和良知,在這時候,可憐免悲,危險免怕,這七天的停火約期,可能與華沙密約有關、大家還是任憑處置,望向海方,船是不是快到了。

我等得不耐煩了,又想到隔天還有一批小學生也會來這裡候船,內人亦會帶學生來,乾脆隔天才同他們來上船,想到這裡,我馬上把行李轉頭同母親帶回家。

以當時情勢之分析,先總統 蔣公,是有確保金馬之決心,所以才會從民眾之疏散中進軍火,當時軍方備戰,民方備退,每天每夜,料羅灣的人車來往,熱鬧非凡,憶其往事,如在昨天,而距至今再進四載即登五十年矣,今若再到料羅灣的沙灘去看一看,是一片清靜白色的沙,和一片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沒有那麼緊張,那麼激烈,那麼多車,那麼多人,那麼雜亂的聲音,甚至若一人獨自再來,是會寂寞、孤單,只有聽到海浪的呼聲,微風的撲身,而無任何的指揮聲。這個就是戰爭與和平不同的地方。在當時,擠忙的人,有的老、有的壯、有的輕、有的小、有的幼、有的男、有的女,自諸別後,再無回音,而今沙灘尚在,惟那些候船客者,已各分四散,亦不知各在何方。

從往事作回憶,兩相比較,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過去是戰爭危機,人民為逃生,冒其非常危險,由金門要疏遷到台灣去,每人的心情都很不好,每人的心理都很不安,每人的生活,都很不安定。從此可想,戰爭是罪惡,太平才有樂。

從現在的小三通與當時作個比較,民眾無論生活方面,心情方面,心理方面,完全不相同。當時兩門是對立造成「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打砲」。現在就不是那樣的仇恨,現在是以彼此相近建立「金人廈人人會人,往親近親親迎親」。大家和睦相融,見面親切,彼此和好,人人快樂,人人輕鬆,人人行動自由,人人心情愉快,這個就是和平的好處。

現在,金廈雖是一水之隔,但隨即都可以來往,不僅有助身心之得安,在物資之交往,可以貨暢其流,對生意人來說,有增加了不少之廣場。對喜歡旅遊的人,也開闢了許多道路,無論以公以私,都是好處多多。

我們這一輩子的人,以同樣的人,而過有不同樣的生活,從歷經之體驗,比較作評論,人民之心上,都是愛和平,而不喜愛戰爭。也可以說,和平比戰爭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