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火餘生錄停火要到台灣去
民國四十七年金門「八二三」砲戰,乃是一場聞名中外的大戰爭,從那天開始,住在金門的軍民,不分晝夜,生活不但不安定,而且生命也無保障,在每天的砲戰中,民眾要謀生、要工作,也要在砲響中設法躲進防空洞,這種無固定的時間,無規律的排定,無薪水可領的老百姓,他們的痛苦,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其時,居住戰地的人民,受著戰爭的折磨,有淚也無法可流,為了生活下去,只有勇敢,只有向前,當砲聲稍為停一下,又要想辦法上山去耕作,不然,家庭的生活,怎麼維持下去呢?天天打,天天躲,也是要天天去工作。一天過一天,根本沒有休息,也沒有輕鬆的放假天。直到十月六日,才忽然傳來消息,中共對金門射擊,要停火一週,據云,這是因為他們與美國有一個華沙會議的談判,才有這個好消息。
民眾的心情,在連續砲戰這麼多天以來,心情都生病了,這時候,政府也來了一個規劃的消息,金門老百姓,可以遷到台灣去,但這段時間,台灣的經濟尚未起飛,生活還是很落後,到台之後,生活要怎麼辦,為了這件事,老百姓反而增加痛苦,不去在金門砲戰很危險,要去無處謀生。那時候金門人與台灣有親戚的也很少,就是有親戚,也不能依賴人家來養你。為了逃難,很想去台灣,又恐怕生活無依靠,所以不敢去。
停火的那幾天,因免怕砲戰的危險,老百姓就敢到處跑,有的跑到街上,到處打聽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消息,有的跑去村公所看看有沒有人在申請赴台的手續,這時候,有的說要去,有的說不要去,你看我我看你,在每個人的內心裡,大家都很不穩定。
正好,停火那幾天內,其中有一天十月十日,是我們的國慶日,那一天,我有到金門街去,街道的店前雖然都有掛國旗,看那種場面,國旗是飄飄,而心裡是煩煩,因是亂世,所以心情自然不佳。
這幾天,為了疏散要去台灣的問題,很多老百姓,流了很多眼淚,尤其那些婦女,有的捨不得離開家,有的因無法全家一齊走,在這種情景之下,也變成了男人不是沒眼淚,只是痛苦無人知,眼淚不敢流出來。
在那急亂的停火時間中,政府好像有計畫民眾都快遷台,而先走第一批是金門的中學生,他們都馬上赴台去了,再來小學生也要去,老百姓也要去。
在那時候,我因為不是公務人員,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要去台灣,不必請假,隨時都可以走,所以,在十月十一日這一天,我也挑了行李,同母親也帶了嬰兒(我的長子)就到料羅灣碼頭去等船要去台灣。又據說,小學生明天也要去,那時候,我內人是在職的小學老師,無經准假,無法與我們同船去。所以採用今天我們先去,明天她才同學生一起去。我到了碼頭之後,看了去等船的民眾,人山人海,秩序也很亂,我的想法,明天內人既然要同學生去,我可等明天才同學生一起去,因之,就不再等船了,把行李再挑回家。
到了明天,政府可能考慮到假使全金門的民眾都走了,島上只有軍隊而無人民,會影響軍人之心理,因之,遷台的大門,從十二號就開始關起來了,所以我也沒有到台灣去。
過了一週之後,砲戰又開始了,我們一群躲在防空洞的鄰居,那時候,大家後悔了,為什麼那天我們沒有去台灣呢?假使去了,現在就免受驚險了,所以大家都自嘆的說:「沒有疏遷,是大錯特錯。」幾天後,又得到消息傳來,疏遷赴台的人民,政府發給每人台幣參仟元,以當時的三千元,其數相當可觀。因之,沒有去的人,原本是怕去了沒有飯吃,所以不敢去,現在聽到去的人有錢可領,又免受驚,也免有危險,因之,更增加大家心理上的不平衡。
再過一段時間,那些去的人,有的又再回金門了,問他們為什麼要回家,是不是為了愛聽砲聲才回來,他們說,在台灣沒有辦法找到工作,為了吃飯,不容易也不得已,就給人家僱去做挑糞的臨時工,以算擔給錢,用勞力根本吃不飽,還是回家冒砲火種田比較好。
當時,台灣經濟尚未起飛,乃是以農維生,想出外謀生的人,才深深體會到:「在家日日好,出外朝朝難。」沒有飯吃的人,做了戰時的流浪漢,求生活實在不容易,就是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在表面人活著,但精神上沒有寄托,可能會比死更痛苦,所以大家疏遷之後,又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