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談閩南人生禮俗及歲時節俗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文鍊。
點閱率:982
字型大小:

棺柩:乃由六塊木板組成。蓋屬主板稱「天」,底稱「地」,左右稱為「日月牆」即左日右月,頭為「龜頭」,尾頭「龜尾」。殮前曰「棺」而殮後始曰「柩」。

接板:閩南人謂,喪家請人至棺木店選購棺木叫「放板」。至喪家由孤(哀)子(媳、女)在門外跪接,謂之「接板」。

殮:即將屍身置入棺內之稱。通常人嚥氣後二十四小時內擇吉時入殮。入殮時子孫環視,有的子孫親自為之。要上被上褥、枕、庫錢、生前物品(眼鏡、書、古玩玉器)。

封柩:將「棺蓋」蓋上並封閉。

居喪期間

孝飯:又稱捧飯。大殮後之次晨開始行之,於黎明後供盥洗用具、早餐(米飯、雞肉、米粉之類)、香紙等,約一柱香才燒銀紙;黃昏前數刻供晚膳(儀式如前)。如此一直到滿七或百日始結束,改為初一、十五晨昏各拜一次,到對年始不再供膳,「合爐」後則按年節祭祀。

打桶:入殮後請棺材店人用布及桐油將柩縫密封,使其不致透氣而停柩於屋內,謂之「打桶」。

守靈:未出殯前子孫須在靈幃守靈。

出殯

出殯埋葬,俗稱「出山」。

「出山」之前一天要請「司公」(即道士)做功德,做功德的最後要燒靈厝,準備讓亡者去陰間住的。

「啟靈」,閩南稱「起柴頭」。在「起柴頭」之前,要備牲禮祭拜。親朋好友,此時多來送葬,孝男孝孫要匍伏一旁回禮,婦女則圍在棺木旁號啕大哭,謂「哭柴頭」。

「出山」的行列,最前邊早先為開路神,以後則為放紙錢的人,叫「放紙」,一路丟紙錢,作為亡者住陰間的路費。接著是彩旗、輓聯、輓幛、花環、喜吹陣、靈柩、孝男、孝媳及所有子孫緊跟靈柩後,送葬的人則在最後。柩到墓地後先祀「后土」,然後由長子或長孫返著「神主牌」回家,叫「返主」。據說「返主」是把死者的靈魂請回家來,好讓子孫供奉,亦可庇佑子孫。

回喪之後,便在家中設靈桌,供亡者遺像、神主,媳婦們每日要在靈前祭拜,早晚兩次。然後「做七」、「做百日」。百日設祭后,便除靈、除孝,喪事便告結束。以後每年逢亡日做祭。

四、歲時節俗

對於金門農村來講,一年裡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應算是「除夕」和「春節」了。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睏夠飽,初四神落地,初五隔開」。這可說明民間對春節的行事安排。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叫「新正」乃民間最重要的節慶,貼春聯、祭祖先、穿新衣、戴新帽,然後「過春節」哩。

正月初一:燃燭燒香,設香花茶果於神前,擇吉時開門。穿新衣,祭祖先,往廟裡拜拜祈求平安。親友互相拜年,展開了歡怡的新年。

正月初二:太太回娘家,互贈禮物、禮品。故謂:「有情有義,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俗謂這天,老鼠娶親。亦是「赤狗日」、「穿鬼日」,例不出門。

正月初四:接神。

正月初五:隔開,意謂春節到此結束。士農工商,讀書的讀書,種田的種田,做工的做工,做生意的做生意。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即玉皇大帝誕辰。是日設香案、準備牲禮、糕餅敬拜天公。

正月十五:上元節,亦稱燈節。

二月初二:土地公生,古代社祭之遺俗,請「春祈」今稱「農民節」。

清明節:祭祖掃墓,現已定為「民族掃墓節」。

端午節:亦稱「五月節」。門懸艾草、榕枝、掛香袋紀念屈原。

七夕:亦稱「巧節」。民間祭祀七娘媽。

中元節:是日重大祭典為「普渡」。

中秋節:它是古代祭月遺風。中秋夜家家戶戶焚香拜月,吃月餅、文旦柚、賞月。

冬至:有謂「冬至大如年」,家家戶戶搓湯圓,拜祖先及神明;各姓氏於祠堂祭祖、「吃頭」。

除夕:祭神祭祖,拜門口。晚膳合家圍爐,長者分發紅包予晚輩,為人子者坐以待旦,謂「守歲」。有云:「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至零時後,則為新年開始了。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