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年》過舊年迎新春
我們中國人對於新曆的新年其實是很淡漠的,甚至是不把它當作一回事的。儘管使用的日曆是新曆,全國軍公教是按照新日曆行事作息,也按照新日曆在月頭領取薪水。可是全國老百姓卻仍然是我行我素的依照農曆舊年來過年的。新曆年政府放兩天假了事,舊曆年便不是如此,而是家家熱熱鬧鬧,人人喜氣洋洋的大節日。從這一點看,也可以看出我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是很念舊的。
歲暮,農曆臘月初八日。從前在我國各地,這個日子,都有煮臘八粥的習俗。因為離年將近,可以說是過年的第一個節日。又是在嚴寒的冬日,喝過熱熱甜甜的臘八粥,更將以欣喜的心情,迎接春節的到來。因此,我們不妨也可以說臘八節是迎春的第一個喜訊!家鄉金門也有這個節日,小時候的許多記憶都模糊了,但和親人一起吃臘八粥的憶念永遠不會忘懷!如今時代改變了,生活改善了,臘八節沒有那麼受人重視。現代人想吃臘八粥,買愛之味甜八寶,現成又方便,不就是蠻好吃的新時代的臘八粥了嗎?
臘月十六日,尾牙。這一日,商人以豐盛的牲醴祭祀神明,晚間設宴酬謝夥計。據說尾牙的宴桌上有一盤全雞,雞頭朝向誰,誰就要倒楣的被解雇了!如今的商人、企業家,在尾牙之前,就陸陸續續的舉行慶祝。大賺錢的企業老闆,尤其是大手筆,晚會酒宴,舞龍舞獅,跳舞唱戲,辦得有聲有色,還有抽獎活動,並犒賞幹部員工每人一個大紅包,以答謝他們一年的工作辛勞。現在的工商界,尾牙是勞資雙方皆大歡喜的佳日,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也是一種進步。還有一件事不可忘記,尾牙前趕快去理髮,尾牙過後,理髮就要加價了!
臘月二十三日,祭灶。以往舊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有磚砌的大灶,用以燒柴燒草,煮飯炒菜。這一日,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灶。我家也未能免俗,我們用紅紙寫上「司命灶君」四個字,貼在廚房的適當位置,作為灶王的神位。民間傳說,此夕灶王上天,會把這一家平日所行善惡上奏玉皇上帝,所以當晚祭灶送神,供品用糖瓜、糯米花糖之類,就是祈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如今,舊屋改建為新屋,廚房裡不再砌大灶,改用瓦斯爐做飯,恐怕很多家庭都不再有祭灶的活動了吧?
愈是接近過年,愈是忙碌。除夕前幾日,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一是大掃除,家家戶戶都忙著打掃環境,門窗傢具、廚房桌椅,一律用肥皂刷洗乾淨。春節前的寒冬,常常是最冷凍的日子,工作時手都被凍紅了。但是為了過年,大家心裡洋溢著喜樂,也就不以為苦了。二是蒸年糕,這也是家家戶戶必定要做的事。我家每年都蒸兩個大年糕,一甜一鹹,甜糕用糯米、白糖或紅糖做成。鹹糕用糯米摻硬米、香菇、蝦米、蘿蔔或芋頭做成。如今,既沒有大灶,人們也就懶得自己蒸年糕。不論是甜的鹹的,都可以在市場或者超市買到。而且工廠製作的年糕,又漂亮又好吃。三是寫春聯,在我的少年時期,姨丈和我每年都要寫許多春聯,除了我們兩家自用的對子之外,還替鄰居們寫。剪裁紅紙、磨墨,然後一對子一對子的寫,寫完對子,寫橫披,寫「春」、寫「福」。寫完一家送來的紅紙,再寫另一家,有時候寫到三更半夜,要連著寫好幾天!現代人變懶了,寫春聯貼春聯的興致也淡了,很多很多的家庭都普遍簡化的在正門貼上印製的「恭賀新禧」或「大家恭喜」的紅紙,我家也是已經很多年這麼做了!
除夕日。這是過舊年達到最高潮的大日子,臘月裡從初八日開始準備到今天,把歡喜吉慶的氣氛培養累積到了飽和的最高點,在辭歲這一天完全呈現出來。中午是祀神、祭祖的時候,可以聽到村中此起彼落的爆竹聲。我家祭祖先是在中午舉行,但也有許多人家是在午後、傍晚、晚上祭祖先的。午飯後,闔家盥洗,稍事休息或收拾整理內外,貼春聯。晚間,大廳以及各房間點燃燈燭,通宵光明,闔家團圓吃年夜飯,菜餚豐盛,但是不能吃魚,這是取年年有餘之意。家鄉金門還有一種習俗,要以一碗白米飯、一碗蚵、蕃薯粉羹,插上紅色春花,供在神案上直到新年初,叫做隔年飯、隔年粉,也叫春飯,大概也是取有餘之意,因為「春」字的鄉音即是「有餘」。
吃過年夜飯,換上新衣服,長輩發紅包給幼輩,幼輩守歲為父母添壽。這時,全家大小或看電視除夕特別節目,或圍在一起,用壓歲錢玩骰子,玩四色牌。過了午夜十二時,就是新年正月元旦,此刻,爆竹聲四起,大家滿懷欣喜,迎接充滿光明希望的新年,也迎接即將隨之到來的風和日麗、花香鳥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