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松林隨筆》夏日交響曲主角─蟬

發布日期:
作者: 浯風。
點閱率:682

蟬鳴揭開了夏日的序幕

五月廿三日,利用週休時間走訪中山林,碎步踩踏在林間石板上,細數過往一些情事,出林時尚提及往年在5月底時即可聽到第一聲蟬鳴,何以時序已進入五月尾了,還未聽到蟬鳴?說也奇怪,蟬兒或許是聽到我們的對話,即時的回應這些想念牠們的人兒,讓我們聽到了今年揭開夏日序幕的第一聲蟬鳴,時間是五月23日早上十時許,地點是中山林面臨中央公路的停車場邊。

猶記得受SARS疫情影響,關閉地區游泳池,讓我這晨泳多年的早起人兒渾身不自在下,只好挑選便利的晨跑來延續運動的習性,有一段時日,從住家沿著馬路跑向中山林,若果時間尚早,則繼續入林,穿越中央行道來回跑,猶記得六月底時,於清晨六時許,入林的中央花崗石板路上掉落了滿地的蟬屍,有些還有微動狀態,在慢跑時,幾乎你要隨時注意腳落下處,否則一不小心,禪屍即會被踩扁黏貼在地板上,那慘不忍睹的畫面,可會影響你早起運動的情緒。

滿地的蟬兒外,樹林間的鳴叫聲還是以高分貝的響度鳴唱著,這蟬兒的數量之多,實在難以估算,也還記得,入秋時走在松樹間的入林走道上,兩眼所見到的每一棵松樹從根部往上的樹幹上,佈滿了為數不少的蟬蛻,蟬蛻的背部十字畫開,想必是蟬兒從背部羽化出來,長翅飛離,據專家研究,鳴叫的蟬兒只有兩個星期的壽命,他們必須再這短短的時間內唱情歌,找對象結婚生子,蟬爸爸交配完就過世了,而蟬媽媽為繁殖下一代,必須用臀部的鋸齒狀尖端,辛苦的在樹皮上挖一個又一個的洞產卵,心力交瘁,就跟著蟬爸爸去了,所以在六月初到林中漫步,都可見到蟬屍點綴石板路上,而日子越近盛夏,則蟬屍更是遍地陳佈,好脆弱的生命啊!而蟬寶寶約一個月後孵出,牠小心避開敵人,連滾帶爬的小心鑽進軟土裡,在暗無天日的世界中,吸食樹根的汁液慢慢長大,這長達五年左右,長大後,瞎了眼睛滿身泥巴的大若蟲才趁著夜晚鑽出洞穴,尋找自己喜歡的地方,脫皮羽化,羽化的過程相當短,說是半小時內就會完成。

蟬兒,在中山林內我們有看過兩種,一種是全身為草綠色的,另一種的體型較小,也是淡綠色為底色,上面分布黃棕色斑點,這較小型的蟬曾在林內的鬼針草和軟枝黃蟬的葉子上瞧過,分布在較低的位置上,而體型較大的綠蟬,只有在地面上找到他們已完成傳宗接代任務後的屍體,而小時後在木麻黃樹上或苦楝樹樹上,體型較大且色澤為深黑色的「安剝喋」或稱為「大雷」的知了,另外一種體型較小一點而色澤近茶褐色的「閒仔」,抑或身上有紅色斑的「紅娘仔」,或是在芒草中就可以找尋得到的綠色「青枝仔」,不知是沒有如小時候的整日在田野間工作玩樂中接觸的頻繁,以致增加見到上述的各種蟬兒,還是現在的數量相對減少?沒求得解答下,只是會想起小時後和鄰家大男孩們在耙草過程中,他們會拿根長竹竿粘上蒼蠅貼紙上的黏膠,捉粘「安剝喋」,亦或乾脆爬到樹上去抓,抓下後,除了把玩之外,食物缺乏的年代,大男生們會拿一個鐵罐裝「安剝喋」造個簡單的野炊,不一會兒的功夫,我們這些隨行的小女生們,也可以分得一份香噴噴有如烤蝦味的烤蟬可吃,以蟬背部上的那塊肌肉最是可口,說起這事兒給孩子們聽,大家的回應是「太貪吃、太殘忍、太恐怖、太噁心了吧」。

更老一輩的長者,他們小時後是以蜘蛛網的細絲來當黏蟬物,若果黏性不夠,還可以隨時噴個口水增加黏度,那不更是「骯髒外加噁心」了嗎?

回頁首